|
不錯不錯
1.車床一般主軸上有螺牙
然後配個法蘭盤後才能鎖上卡盤
你更換卡盤的方式只是拆螺絲後把卡盤拆下
法蘭盤還連在主軸上
這種好處是省料
只要一個法蘭盤就可以了
工業方式則不同
一個卡盤配一個專用法蘭
換卡盤時是將卡盤夾上一根長長的大木頭(粗一點的安全,且一定要夾緊)
齒輪箱到最低速
主軸反轉
按點動開關
這時主軸反轉
夾住的大木頭撞到軌道後
就會把卡盤撞下來
但僅限螺紋連接式
如果有夾緊裝置或頂緊裝置
一定要把頂緊或鎖緊螺絲取下再撞才能撞的開
這種的壞處是費料
等你有了十個大大小小不同的卡盤
你就要車十個法盤出來
但好處有很多
習慣了換卡盤只要二十秒
別人卡盤螺絲還沒鬆完
你的卡盤早己換好
更大的好處是精度
花點時間每個卡盤打表後鎖緊卡盤螺絲
日後不用再打表
以你現在的換裝方式來說
在旁邊準備一個百分表作檢驗
你會發現
每拆裝一次卡盤
一定會有誤差存在的
與其每次打表校正
還不如花點小錢多作幾個法蘭出來
幹活的機器時間就是金錢
切記
順道一提
所有的車床法蘭一定要在安裝的車床上車一刀
否則同心度一定不準
市售法蘭一次留有餘量給你
就是為了保持同心度
自己製作的話也一定要注意餘量
所有的車床主軸都是正牙
所以如果車床有牙標的話(車牙不用正反轉進刀)
連頂緊螺絲或鎖緊螺絲都不必上
因為沒開反轉的話
一定是越車越緊
但如果車床沒牙標或是公制車床要車英制牙
還是英制車床要車公制牙
法蘭盤上還是預留鎖緊或頂緊螺絲會安全一點
2.
這種防鏽液沒用過
台灣幾乎都用太古油加水(1:10)
混合出來是白色的
用久了會發臭
但習慣了就好
3.
一般的冷卻液回收系統是放置於地面
在油盤出口處用100目以上的不鏽鋼網作粗濾
然後在回收液箱入口再用濾紙過濾
泵浦是用於出口端
一般設有回流閥來調整流量
這樣泵浦的壽命較長
你的冷卻系統好像和一般人的相反
4.面板上的按鈕裝了罩子後不能按
沒裝防護的話
沒多久按鈕就破皮了
換張薄膜也要不少錢
尤其是這種進口貨還不一定好買
所以我都是用透明塑膠袋罩上
5
拉桿我都是用1米牙條(要買中碳鋼材質的才耐用)自製
裁好牙條長度,上面再銲兩個螺母再車個華司(washer)就搞定了
台灣機器都是nt30夾頭
沒看過r8的
慣用的拉桿是 1/2"-12(四分12牙)
大陸買來的夾具不是公制m12(pitch買過1.0 1.25 1.5 1.75)的
要不然就是美制的1/2"-13(四分13牙)
原機拉桿都不能用
所以去螺絲行買了兩根牙條回來作
現在這三種尺寸都能用
銑床拉桿上的華司不可省略
否則主軸會受損
6.
砂輪機水泥底座非常nice
但再加個小水盆在上面磨高速鋼刀會更方便
角鐵請油漆一下
否則鏽了會污染衣物
有車床的人砂輪一邊會換成gc砂輪(綠砂輪)
磨鎢鋼刀才能磨的動
7.
空壓機,電銲機(像是氬銲??),鑽床及車銑都齊全了
雖然有些都是小一號的
但己經比很多人都齊全了
綠工具箱和我在深圳的工具箱長的完全一樣
應該是同一牌子的
作機械的起頭最難
什麼工具量具都缺
什麼刀具耗材都缺
除非你是富二代
一開始把所有的工具量具及耗材全買齊(想全部買齊也很難啦)
否則就像在存錢
有用到時再慢慢買慢慢存吧
直到有一天
你發現這陣子好像沒買什麼東西但幹活也沒問題時
才算小有成就
個人建議
量具要先行
卡尺是一定要有的
而且品質不能太差勁
瑞士日本貨當然很好用
但價格也很可怕
論壇裏能搶到的進口便宜量具也不一定是準確的
有了準確量具的基礎後
才會出固定品質的產品
這樣日後才會有出頭天
若是產品的品質參差不齊
你的客戶會越來越少
然後你為了生存就會降利價出售
降價後為了生活只能偷料
然後一直惡性循環下去直到倒閉
台灣早就經歷過這條路
大陸現在也慢慢步上後塵
其實好好花點時間想想你的產品定位及方向
然後用心的去作好他
初期一定很辛苦
但日後總會有大成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