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觉得C数是个很虚幻的指标,感觉商家更应该注明电池的内阻,这对虚标的遏制也很好好处。
言归正状,C数是怎么来的,就是一个对电池放电电流与寿命之间的一个权衡倍率。为什么20C的锂聚内阻只有4毫欧左右,而A123电池8毫欧的内阻确标了30C?这是因为锂聚一般表面温度超过50度时就会严重的影响寿命,而A123电池可以接受更高的使用温度而对寿命影响不大。
电池在对外放电做功的同时也因为内阻的存在而对自己做功,加热。回头再来看C数,可以用个什么相对简单的办法换算吗?我产生了如下的设想。我们可以把锂聚最高温度设定的55度,环境温度为20度,在电池的整个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极限温升为35度,这样,我们用一4毫欧2200毫安时1S的电池按20C(44A)放电,它对自身的加热功率约为44*44*0.004=7.744W,这7.744W对55g左右重量的电池加热,当电池温度上升到55度时刚好放出全部的2200毫安时的电量,这时,这块电池就是20C。假设它内阻为8毫欧,它对自身的加热功率就变为了44*44*0.008=15.488W,对同相重量的电池加热速度就会快了一倍,这样它在放出约1100毫安时的电量时温度到达到了55度,它就达不到20C的放电量了,它只能达到X(A)*X(A)*0.008=7.744W 计算出的X=31.11A,31.11÷2.2=14C了。
由此看出,C数和电池内阻关系如此密切,C数不容易测量,而内阻测量很方便,这也是商家只标C数不标内阻的原因,虚标的电池大量存在。同时我上面的理论也解释为什么有的玩船的模友用20C的锂聚破百,那时的电流远超过了20C而对电池寿命影响不大,因为它放电时间短,电池温度升高不多,所以对电池寿命影响不大。而飞直升机,基本要到快没电了才完,温升就相当高。
我从来不相信轻微的过放电会严重影响锂聚电池使用寿命,手机里的电池从来放完再充,那时只有2.5V左右了(实量),而用了一年容量也无明显减少,更没有大肚子。而大肚子的电池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温度过高。大家告诫的别放电太多,用一半多点容量就下来,其实是那时的温度快到55度了,再放就温度过高,大肚子了。
至此,大家一定也会简单的测量锂聚电池的C数了,比如20C的电池,在常温(20度左右)时以44A的电池放电(用电阻泡水里电流表观察),如果在电池温度上升到55度之前能放出2200毫安时左右的电量,电池就没有虚标。
个人想法,也许有许多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抛砖引玉吧。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