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5-4-13 15:21 编辑
初探索
为进一步推动航空模型运动发展,普及航空知识,2004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首次明确了航空大专院校、航空企事业单位有资格组队参加,并在比赛中设置了“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载重飞行项目”(后改为限时载运空投项目)。本次比赛于2004年9月在山西省大同航空运动学校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和1支企业队共47人参加。 确定方向
[color=rgba(0, 0, 0, 0.9)] 2006年4月17日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在北航主持召开全国航空模型科技创新座谈会,明确了办赛方向和思路。 [color=rgba(0, 0, 0, 0.9)] 2006年10月,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技创新锦标赛中成立科技创新评审委员会,项目也增加了小级别的电动遥控模型飞机载重空投项目(后改为限距载运空投)。 完善赛事
2007年9月24-10月1日,“贵航山鹰杯”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南昌航空大学举行,共有21个参赛单位,226人参加。比赛项目由2项增加到7项。为参赛单位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这一年,正式推选乔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为科创评委会主任,徐扬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为副主任。 第一个徽标
2008年10月5日-11日,“彪马汽车杯”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浙江杭州中国计量大学举行,共有 21个参赛单位,236人参加。为了让赛事能够形成自身的文化,提高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参赛高校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赛事推出了徽标:一双手正在放飞竹蜻蜓。它象征着同学们探索天空、追求成功的初心,寓意着大家通过科技和创新寻找到探 索蓝天的智慧途径。 日渐成熟
2009年第一次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主办,三部委会签发布赛事通知。比赛还聘请顾诵芬院士为顾问。比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举行。开幕式上,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的出席,极大地激发广大青少年和科研工作者投身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