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mphibia 于 2016-1-16 11:44 编辑
先占一个地板。我觉得这方面的探讨太有必要了。不然单独暴力3D玩法,电池几分钟就泄了,对于部分不3D的航模友,挺没意思的。
这个话题在helifreak上讨论过n次,最近一次是我发的帖子,你搜一下 "Same motor, same amperage, 6s vs 12s, same torque?", 其中几个资深模友分析了飞行各种损耗(电机效率 vs 电流,齿轮和轴承阻力、空气动力parasitic drag vs induced drag等等)
1. 空气动力方面,转速越低,切角越接近15度,空气动力效率越高,induced drag / parasitic drag比例越高,效率越高
2. 对于电调esc,工作油门比例越高,esc工作越好发热越小。但是考虑到定速需要,75-80%油门最佳。
3. 对于电机,每个电机都能做dyno图,在不同进角、esc 频率下,把不同工作负载电流,输入功率 vs 输出功率。 似乎要单独试验
4. 6s vs 3s vs 12s本身没有太大价值,除了在电池主红、黑线上有那么一丁点I^2R发热区别,更取决于上述1、2、3。其中第1的空气动力损耗,如果应用不得当,损耗远远大于2和3的发热问题。
5. 主流3D机为了提供应急baozha推力,转速很高,在航飞时往往切角不超过4度,实际是非常低效。简单通过手段把转速减半,把切角提高到8度以上,飞行时间轻松翻3倍到4倍。至于怎么减半,改齿比、电机kv、电池电压等其实都影响很小。折合到飞行上,在一个能飞30分钟的电直上,区别也许就是1-2分钟区别,根本不是主要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