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看纪录片《第三极》,多旋翼在青藏高原的飞行性能不是很理想,在一个海拔很高的湖泊甚至都无法起飞。众所周知,这是由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导致旋翼效率较低,所能提供的升力较小的缘故。那么,可否通过提高旋翼的转速(提高电机的KV值)来改善其飞行性能呢?
理由如下:由于当前的多旋翼飞行速度普遍不高,所以其空气动力学特性可用不可压缩控制方程来描述,而不可压缩流动的显著特征便是雷诺数相似准则,即只要保证这个无量纲的雷诺数相似,就能使得流动问题所获得的升阻力系数是相同的,对于相同尺寸的飞行器而言也就是升阻力一样了。雷诺数的计算公式是
Re = rho * U * L / nu
其中rho为密度,U为特征速度,L为特征长度,nu为黏性系数。特征速度和特征长度由飞行器本身决定,比较海平面和海拔5000m的大气参数,海平面密度1.225 kg/m^3,粘性1.7894E-5 Pa*s,海拔5000m的密度0.7364 kg/m^3,粘性1.6281E-5 Pa*s,即粘性基本不变,而密度大约下降了一半,于是雷诺数下降了一半,导致了升阻力的急剧下降。那么,如果把转速提高为原来的两倍,则特征速度变为了原来的两倍,则雷诺数就和海平面的持平,升阻力仍旧恢复到原来海平面的值。有效改善了旋翼机在高海拔地区的操作效率,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机械磨损加剧了。
有些模友可能会怀疑,用高Kv值得电机把旋翼转速提高一倍,电机带的动么?其实很容易理解,由于密度稀薄的关系,升力下降一半的同时,阻力也下降了一半,那么驱动力几乎是没有变化的。
不知道小弟这个方法可行否,还请各位大牛指点下,呵呵~~
如果真的可行,那对于保护青藏高原这片净土真太有益了。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