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wowsj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飞机能飞行,和伯努利原理没直接关系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2-7-24 00:27 | 只看该作者

还真不知道什么叫白努力型状的机翼

劝楼主除了多读书外,也可以多做实验,来认识书本上的知识如何反映在之实践当中的。基本的知识楼上的3DHX同志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具体一个例子楼主可以分析下,一场大风过后,一些简易的房子如铁皮房都是房顶被掀开,而正对着风的四面墙却没事?按LZ的理论,房顶受的白努力是很小的,墙壁受的压差是最大的。请lz理性分析问题,不要和我讲是质量不好。。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62
发表于 2012-7-24 00:2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可还记得当年的失重神教?

希望这个贴子不要成为口水贴,而能让更多的人学到知识。
63
发表于 2012-7-24 00:38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有真正的行家给出答 案,至少给个大概的图示,大概的公理推论什么的,不要人云亦云,不懂装懂,前面六十二楼里这样的一抓一大把。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6:55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不要混淆伯努利作用和其他效应的作用,比如康达效应,不是机翼产生的推力就是伯努利原理,要区分他们的作用表现,我已经把康达效应贴在了一楼,希望对大家区分伯努利和其他效应有所帮助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7: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3dhx 于 2012-7-24 00:04 发表

        楼主是想用中学讲的,拉力由于桨有了迎角而产生分力,导致飞机上升吧。如果按中学物理知识:拉力1000克,如果只是简单的平板,用45度的迎角能产生最大1000g的向上的分力;事实呢?对于一个升阻比为5的机翼 ...


你自己都说了,单靠伯努利桨叶是不能飞的,却用其他理论来解释现实,这个是不能让人信服的,按照你的理论,大多数升力来自伯努利翼型,可你自己也不认同用它做的桨叶能飞一架450,你这个自相矛盾的解释如何让人信服?
而我恰恰强调的就是这一点,单靠伯努利的力量是不能将一架飞机升起来的,它在升力系数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助的,而不是主要的,现实的事实也站在我这一边。
66
发表于 2012-7-24 0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wsjl 于 2012-7-24 06:55 发表
请大家不要混淆伯努利作用和其他效应的作用,比如康达效应,不是机翼产生的推力就是伯努利原理,要区分他们的作用表现,我已经把康达效应贴在了一楼,希望对大家区分伯努利和其他效应有所帮助

上图片吧,一堆文字看着就烦。


(外出前留名,养肥了再看)
67
发表于 2012-7-24 09:01 | 只看该作者
请楼主回答我的问题,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9: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ushootin 于 2012-7-24 09:01 发表
请楼主回答我的问题,


攻角不是升力的原因,而是增大伯努力效应的手段,你知道什么叫伯努利么?伯努利强调机翼剖面的上下弧线差造成的压强差,是飞机能飞起来的原因。我问你,攻角那算伯努利原理么?那个康达定理,我觉你改看看我1楼所写的内容,仔细看看,连伯努利定理和其他定理都分不清,还讨论公式,请问你用的这条,F=1/2rv*vC 公式概括的就只是伯努利吗?

[ 本帖最后由 wowsjl 于 2012-7-24 09:11 编辑 ]
69
发表于 2012-7-24 09:28 | 只看该作者
我同意LZ的观点,看看当前模界流行的3D板机,机翼就是一块平板,没有任何翼型,不是一样飞的很好吗?考虑效率当然有翼型的机翼更好。
70
发表于 2012-7-24 09: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wsjl 于 2012-7-24 09:09 发表
攻角不是升力的原因,而是增大伯努力效应的手段,你知道什么叫伯努利么?伯努利强调机翼剖面的上下弧线差造成的压强差,是飞机能飞起来的原因。我问你,攻角那算伯努利原理么?那个康达定理,我觉你改看看我1楼所 ...

不不不,我不跟你争…我只是想看看你的计算过程,以证明只要机翼下面有空气就可以托起来整架飞机,或者说,证明我有一天跳楼,张开双臂就可以靠空气托在空中,呵呵…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ushootin 于 2012-7-24 09:37 发表

不不不,我不跟你争…我只是想看看你的计算过程,以证明只要机翼下面有空气就可以托起来整架飞机,或者说,证明我有一天跳楼,张开双臂就可以靠空气托在空中,呵呵…


那是因为真理站在我这一边,如果有一天你想跳楼而把你的双臂做成伯努利翼型,而盲目崇拜伯努利翼型的强大升力的话,我觉的你可以试试
72
发表于 2012-7-24 09: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wsjl 于 2012-7-24 09:42 发表
那是因为真理站在我这一边,如果有一天你想跳楼而把你的双臂做成伯努利翼型,而盲目崇拜伯努利翼型的强大升力的话,我觉的你可以试试

哎……我没语言……
73
发表于 2012-7-24 09:45 |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12-7-24 09: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exing 于 2012-7-24 09:28 发表
我同意LZ的观点,看看当前模界流行的3D板机,机翼就是一块平板,没有任何翼型,不是一样飞的很好吗?考虑效率当然有翼型的机翼更好。

有种翼型,叫平板翼型,搜嗖试试
75
发表于 2012-7-24 10: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wsjl 于 2012-7-24 09:09 发表


攻角不是升力的原因,而是增大伯努力效应的手段,你知道什么叫伯努利么?伯努利强调机翼剖面的上下弧线差造成的压强差,是飞机能飞起来的原因。我问你,攻角那算伯努利原理么?那个康达定理,我觉你改看看我1楼所 ...

楼主终于明白了,迎角不是原因而是改变伯努利效应的手段,迎角上升,流过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弧线也会随迎角上升而改变,在一定迎角范围,压力差变大,升力变强,这就伯努利原理的内容啊。
影响伯努利效应大小的因素除迎角外还有很多,但它们都只是影响因素,结果仍是伯努利效应。
76
发表于 2012-7-24 10:1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这种讨论贴不要变成口水贴~~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3dhx 于 2012-7-24 10:03 发表

楼主终于明白了,迎角不是原因而是改变伯努利效应的手段,迎角上升,流过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弧线也会随迎角上升而改变,在一定迎角范围,压力差变大,升力变强,这就伯努利原理的内容啊。
影响伯努利效应大小的因 ...


请问,伯努利是所有升力的表现都叫伯努利吗?不是的,伯努利讨论的是翼型的压力差的问题,其他的效应如攻角是属于其他定理的,说到底还是你自己没弄明白,思想顽固,还不懂装懂。
78
发表于 2012-7-24 10:12 | 只看该作者
:em26: 大家继续,这也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79
发表于 2012-7-24 1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楼 wowsjl 的帖子

LZ你说飞机大部分的升力来自于你说的那些那些,什么康达效应气流冲击都是利用反作用力,
那你需要把多少空气往下推才能让几百吨的飞机飞起来:em09:
那好从另一个角度说,
问一个问题,是涵道的效率高还是螺旋桨的效率高?那都是气流冲击的话,为什么还把机翼设计成这样?螺旋桨为什么还又细又长?
为什么不设计成风扇的样子?这不更能把更多的空气往后推
好再从另一个角度说,
飞机翼尖处产生一个涡流谁都知道,它产生的原因是机翼下的空气压力比上要大,从翼尖处“挤”了出来,终归是伯努利定理
大型飞机起飞时的翼尖涡流可以保持非常长的时间而且力量惊人。可以把一架小飞机卷入.
好再从另一个角度说
模型你感觉用伯努利比较少这个可以理解-*
但模型跟真飞机是不一样的,真飞机的雷诺数远远大于模型飞机
所以真飞机看起来飞得并不快,相对于模型来说.翼型是不能变的,能变的只是攻角,所以飞机降落要放襟翼要抬头,直升机要变攻角才起飞
那跟LZ说的似的哪还有失速这一说..你去看看某一翼型的升力曲线就明白了,
不要想当然...那股吸力是非常巨大的,你站在铁道旁边就明白了:em15:
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的,伯努利定理之所以作为飞机的原理普及,是因为它适用的范围广
那些只知道伯努利定理的人今生也只能玩适应于伯努利定理的飞机.
如果你不想只知道这玩意儿的话,看书去吧.到时候真做出个超声速飞机大笔钱等着你呢
80
发表于 2012-7-24 10:2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很多人自以为是,很多说教内容都是其实错误的。不要有人对号入座哦,本人不想做无谓争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