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Edward 于 2011-10-31 20:03 发表 
什么叫进太空目前还没有什么权威的论断,我抛一个石头也可以叫进太空,毕竟“太空”=space,有空间就有space。
现在普遍以进入地球轨道作为进入太空的标准,也就是航空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即7.9km/s。
假设这个火 箭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是0,那么由位移公式s=1/2at^2可以推出火 箭加速度大概在7.8125m/s^2。
再用末速度公式Vt^2=2as可以算出火 箭的末速度是750m/s=0.75km/s,大概就是两倍音速多一点。
可以看到,这个土火 箭的速度和第一宇宙速度相差10倍有多,显然不可能进入轨道。所以肯定是会掉下来的。而把这种自然而然的掉下来说成回收,那就真是贻笑大方了。
什么叫贻笑大方呢,你这种就叫贻笑大方。即使发动机工作期间的过程被简化成匀加速直线运动,那这个总位移也是由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行程S1, 和一个以火 箭极速作为初速度的自由落体上抛过程的位移S2组合而成。要计算这个极速,还需要知道关机时间等信息。而且,由于空气阻力实际上急剧变化,就别勉强初中生来套用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了吧.
我也看到你后面补充的帖子了,你还以为那段惯性上抛会让计算结果偏向于极速减少,更是错上加错。
对同样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言,后一部分S2的位移越大,说明火 箭曾经达到过的极速也就越高。如果火 箭以1.01g的加速度长时间工作飞到36KM高空,他的极速一定比不过在1秒内就耗尽发动机能量而达到36KM高度的极速(往极限推算就可以把你的结论归谬)
如果像你这样玩模型,计算完了发现都是错误百出的,那也不见得能玩出什么乐趣吧。还不如不算?
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心思去观察你那些无价值的计算。看这个视频的价值,比看你计算那些东西的价值大多了。
能做一个小东西,不等于能制作比他等比大10倍,或者100倍的东西。这么简单的工程学原理你不是不懂吧
[ 本帖最后由 liangml 于 2011-11-1 23:3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