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qicheng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美国人DIY成功发射火 箭进太空并回收(第一视角珍贵视频)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0: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ward 于 2011-11-1 00:07 发表

我还真没觉得悲哀。如果因为别人做得比自己好,或者干脆是别人比自己多几个钱,就悲哀,那么一辈子也不会舒坦。

动力主要是看燃料和比冲。这个片子里都没说,不过也是可以计算的。火 箭冲量是143000N·S,起飞重 ...

火 箭为什么要自转才能稳定啊,他的尾翼要做倾斜角度么?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62
发表于 2011-11-1 11: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豆芽 于 2011-11-1 10:35 发表
这才几秒啊,就穿云了,原先看的那些fpv穿云原来全是浮云啊


穿云是最最初级的。如果某日有大雾,或者你家正在半山腰,那么你刚一起飞就是在穿云了。

有云,说明还在对流层,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大气层底部。玩火 箭的都以进入平流层为基本追求。
63
发表于 2011-11-1 13: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ward 于 2011-10-31 22:18 发表

人家给出数据,我就算算而已。发个贴只许赞叹,不许评论,甚至连用初中物理计算一下也是损,那有什么意义呢?

又及,请问你的头像是哪部动画的啊?

我认为个人能做到这一步,很不错了,至少你我是望尘莫及的,至少在国内环境下。
我的头像是《FUTURAMA》里面的BENDER
6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4: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饥骨如柴 于 2011-10-31 17:56 发表
应该是摄像头霜冻吧 越高越冷~

肌骨如柴 应该也是"宁宁"的吧,好久没看到你更新了,有机会认识一下,我是刚刚加入的
65
发表于 2011-11-1 20:36 | 只看该作者
:em26:
66
发表于 2011-11-1 2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icheng1 于 2011-11-1 10:49 发表

火 箭为什么要自转才能稳定啊,他的尾翼要做倾斜角度么?

火 箭自转是利用陀螺效应,保持空间指向不变。形象地说,就是把整个火 箭变成一个大陀螺,这样,就不需要陀螺仪等复杂的设备来保持稳定。就好像线膛炮打出的炮弹高速旋转一样。

至于实现的方式,既可以在发动机喷口旁开一些切向的小喷口,通过切向喷射使得火 箭自转,也可以像你说,用尾翼。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问题,切向开小喷口等于消耗掉一部分发动机推力作为自转的动力;用尾翼则会增加阻力。

[ 本帖最后由 Edward 于 2011-11-1 21:38 编辑 ]
67
发表于 2011-11-1 2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qmiao 于 2011-11-1 13:38 发表

我认为个人能做到这一步,很不错了,至少你我是望尘莫及的,至少在国内环境下。
我的头像是《FUTURAMA》里面的BENDER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个东西实际上没有多少创新,只不过是将一些已有的东西加以简单放大而已,就是前面所说的超大二踢脚。所以没什么好惊叹的。
68
发表于 2011-11-1 21:28 | 只看该作者
太牛逼了 顶起
69
发表于 2011-11-1 2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ward 于 2011-11-1 21:19 发表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个东西实际上没有多少创新,只不过是将一些已有的东西加以简单放大而已,就是前面所说的超大二踢脚。所以没什么好惊叹的。

为什么在您的眼里总觉得这些东西很普通呢,看看发帖者和回帖者,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视频,这样浇冷水真的好吗?能不能稍微考虑下他们好奇的心情呢?
70
发表于 2011-11-1 2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罗华 于 2011-11-1 22:05 发表

为什么在您的眼里总觉得这些东西很普通呢,看看发帖者和回帖者,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视频,这样浇冷水真的好吗?能不能稍微考虑下他们好奇的心情呢?

模型火 箭,早在遥控模型普及前就已经很普遍,而且已经发展出很多比赛项目,比如:S1—高度模型火 箭、 S2—载重模型火 箭、S3—伞降模型火 箭、S4—火 箭推进模型滑翔机、S5—仿真高度模型火 箭、S6—带降模型火 箭、S7—仿真 模型火 箭、S8—无限电摇控火 箭推进模型滑翔机、S9—火 箭推进自转旋翼机和SlO—火 箭推进柔性翼模型飞机。

而模型火 箭拍摄,也发展了几十年了,当然,以前的手段原始得多,甚至还有携带小型胶片摄影机的火 箭。

我之所以说普通,应为它只是在技术上比原来先进,比如用数码摄影机代替胶片摄影机,用天光传感器代替普通的光敏电阻,用电子计时器代替发条计时器而已。始终没有在概念上有所创新,也就是只是量变,没有质变。所以,只不过是S1项目的加大版而已。
71
发表于 2011-11-1 22:2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就是厉害啊
72
发表于 2011-11-1 22:30 | 只看该作者
强人
73
发表于 2011-11-1 23:0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很牛X。。顶下
74
发表于 2011-11-1 23: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ward 于 2011-10-31 20:03 发表
什么叫进太空目前还没有什么权威的论断,我抛一个石头也可以叫进太空,毕竟“太空”=space,有空间就有space。

现在普遍以进入地球轨道作为进入太空的标准,也就是航空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即7.9km/s。

假设这个火 箭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是0,那么由位移公式s=1/2at^2可以推出火 箭加速度大概在7.8125m/s^2。
再用末速度公式Vt^2=2as可以算出火 箭的末速度是750m/s=0.75km/s,大概就是两倍音速多一点。

可以看到,这个土火 箭的速度和第一宇宙速度相差10倍有多,显然不可能进入轨道。所以肯定是会掉下来的。而把这种自然而然的掉下来说成回收,那就真是贻笑大方了。

什么叫贻笑大方呢,你这种就叫贻笑大方。即使发动机工作期间的过程被简化成匀加速直线运动,那这个总位移也是由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行程S1, 和一个以火 箭极速作为初速度的自由落体上抛过程的位移S2组合而成。要计算这个极速,还需要知道关机时间等信息。而且,由于空气阻力实际上急剧变化,就别勉强初中生来套用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了吧.
我也看到你后面补充的帖子了,你还以为那段惯性上抛会让计算结果偏向于极速减少,更是错上加错。
对同样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言,后一部分S2的位移越大,说明火 箭曾经达到过的极速也就越高。如果火 箭以1.01g的加速度长时间工作飞到36KM高空,他的极速一定比不过在1秒内就耗尽发动机能量而达到36KM高度的极速(往极限推算就可以把你的结论归谬)
如果像你这样玩模型,计算完了发现都是错误百出的,那也不见得能玩出什么乐趣吧。还不如不算?

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心思去观察你那些无价值的计算。看这个视频的价值,比看你计算那些东西的价值大多了。
能做一个小东西,不等于能制作比他等比大10倍,或者100倍的东西。这么简单的工程学原理你不是不懂吧

[ 本帖最后由 liangml 于 2011-11-1 23:33 编辑 ]
75
发表于 2011-11-1 23:54 | 只看该作者
:em17:
76
发表于 2011-11-2 00:25 | 只看该作者
:em26:
77
发表于 2011-11-2 09:53 | 只看该作者
看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太震撼了!
78
发表于 2011-11-2 1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y791128 于 2011-10-31 22:22 发表
从这个视频上可以了解我国民众与美国民众的科技文化知识与动手能力相差多少个数量级了,估计大多数人业余时间都是玩男女之事或是打牌或是麻将吧。作为国人对这个视频感到悲哀。赶英超美始终是句空话。

我也觉得是这样,也为身处如此环境感到郁闷。
这不能怪个人,就我身边很多人其实对科技是很感兴趣的。
然而,没有健全的保障,没有遵守劳动法,很多人是连休息日也没几天。而且终日忙碌的都是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劳作。
即使是我们这些疯子,也是有心无力的。
79
发表于 2011-11-2 11:08 | 只看该作者

頂75樓

當然更頂樓主分享。謝謝。
80
发表于 2011-11-2 12:29 | 只看该作者

技术上没什么,但动手的精神要学习

从事实上来讲,这个美国佬搞的火 箭也就是一般科研探空火 箭的级别,技术上没什么,我们国家应该在五六十年代就有这种技术了(北航的一群学生就搞过,具体时间忘了)。但我们要看的是人家这种吃饱穿暖后这种在精神物质上的追求,还有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这种类恐怖活动的宽容。反观在伟大的天C,多少人在吃饱穿暖后就无所事事,以麻将网游打发时间,更有某些人利用权势声色犬马,花天酒地,另一面,我们的GOV科教兴国口号喊了N年,但一有重大活动。X运会,国 安局第一个想到是禁飞航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