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73楼 liverpool0 的帖子
真是好办法!机械放大:em26:
但是PID算法毕竟是针对输出动作延迟极短的helicopter设计的,水下舵效的反应速度无法跟heli相比,之所以像liverpool大大说的那样做,是为了增大角度积分,在陀螺仪看来就是他的修正力度不够,就会继续打修正舵正常状态下,heli陀螺输出的修正信号是短时的,很快就能修正,潜艇的反应速度可能导致陀螺手忙脚乱,而且我认为越是高端的陀螺,这种现象应该更明显:em22:
况且heli陀螺是在人不操控的情况下提供自动锁尾,也就是从控制信号结束那一刻确定平衡位置,这个位置在360°圆圈的任意位置都是可能的,而潜艇上的控制方目标方向只有一个,就是让龙骨保持水平方向,避免在人未操控的的情况下因舵效产生上浮下潜
所以我认为使用heli陀螺仪只能从人为控制结束后的任意倾角状态开始,阻止潜艇的倾角变化,这也是陀螺仪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本质:em24:
所以,我认为要做到保持龙骨水平,不能采用heli陀螺的理念,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新做的海狼打算放上GWS的一款简单的压电陀螺仪进行验证
专业的水平仪以水平方向为唯一目标进行全时信号反馈修正,能够更好的控制潜艇龙骨的水平,有效抑制海豚跳跃,下一步打算搞平衡仪了,专业的更方便,体积也更小:em01:
到时想寄一块样品给liverpool大大帮我一起测试并修改:em00:
[ 本帖最后由 水国大兵II 于 2011-8-31 11:0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