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triplan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滑翔机] Crimson(深红)——我的自制2米滑翔机 视频奉上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5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回楼上的,我发现天气湿度大的时候,称重并不准确,与干燥的天气得到的称重有比较大的误差(尤其是对木质机翼来说),我的这个机翼蒙皮后装好插销,3次称重从215克到228克不等,权且算是220克左右吧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62
发表于 2010-5-4 17: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riplane 于 2010-5-4 16:50 发表
呵呵,回楼上的,我发现天气湿度大的时候,称重并不准确,与干燥的天气得到的称重有比较大的误差(尤其是对木质机翼来说),我的这个机翼蒙皮后装好插销,3次称重从215克到228克不等,权且算是220克左右吧

收到~!这个重量很不错~~
另外,我觉得翼梁适当补上碳纤片加强,可以大幅度提高强度。我自己木质DLG已经三架了,有没有碳片,强度差很多的。
63
发表于 2010-5-4 17:21 | 只看该作者
“其中透明红蒙皮的使用非常痛苦,保护膜与蒙皮粘接过于紧密牢固,很难撕掉,希望厂家能够改进品质。”
看到这句话感觉非常亲切,我的机翼之所以蒙成这么多彩的,就是因为这个膜实在撕不下来,最后放弃了~!求教,LZ您是怎么弄下来的??另外您翼肋模板是什么材料的?
64
发表于 2010-5-4 17:45 | 只看该作者
对了,LZ你哪个区的?啥时候飞啊???
65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7: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vivilang1001 于 2010-5-4 17:15 发表

收到~!这个重量很不错~~
另外,我觉得翼梁适当补上碳纤片加强,可以大幅度提高强度。我自己木质DLG已经三架了,有没有碳片,强度差很多的。

前面帖子里提到过,我这个翼梁就是普通的4X5松木条,1毫米层板做的腹板,完全可以承受15块板儿砖的“静力试验”……淘宝上卖的那种0.5毫米碳片不如直接用来做复合下梁好了,如果您觉得有必要的话。也可以用碳纤布直接贴在松木翼梁外表面。不过我个人觉得一副制作妥当的2米机翼,用不着那么大的强度。如果喜欢用复材,我倒是建议你在后缘上采用碳纤,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开放构架结构的翼型准确度。DLG和弹射热气流机翼受力情况有一定差异。
翼肋样板是用的PVC胶板,我平时改造拼装模型、做手办用的。透明红的蒙皮(如果你用的也是淘宝上买的,浙江某厂的话)估计是染料问题,据模友反应只有透明红的有这种现象。我也是撕得很吃力,夫人在旁边帮忙按住一头,用尖头镊子挑起一个角以后尽量慢一点,朝上掀开(不要往后面方向用力),保护膜和蒙皮粘得紧,动作要慢一点,尽可能争取一次撕下较大面积。撕坏了没关系,从保护膜裂开的地方重复上面的步骤,耐心一点还是可以的,我最夸张的一片蒙皮撕了5次才弄干净。
楼上也是上海的吗?我在金山石化,现在禁飞,不敢冒险啊!否则新飞机万一被jingcha叔叔拿去玩儿了,那不连肠子都悔青了?

[ 本帖最后由 triplane 于 2010-5-4 17:54 编辑 ]
66
发表于 2010-5-4 1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riplane 于 2010-5-4 17:52 发表

前面帖子里提到过,我这个翼梁就是普通的4X5松木条,1毫米层板做的腹板,完全可以承受15块板儿砖的“静力试验”……淘宝上卖的那种0.5毫米碳片不如直接用来做复合下梁好了,如果您觉得有必要的话。也可以用碳纤布直 ...


sd7037的翼型够厚,4*5的松木作梁够了。
金山,你不是开模型店的吧~!呵呵。
我在浦东,51被世博去了,我一直在LD公司的附属学校飞,那边好像JC基本不出现的。这周末准备冒险飞一次去。。。。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8: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vivilang1001 于 2010-5-4 18:33 发表


sd7037的翼型够厚,4*5的松木作梁够了。
金山,你不是开模型店的吧~!呵呵。
我在浦东,51被世博去了,我一直在LD公司的附属学校飞,那边好像JC基本不出现的。这周末准备冒险飞一次去。。。。

金山开模型店的是一木,我认识的,离我家不远。呵呵,顺便问一下,学校场地够大吗?飞你的DLG?
68
发表于 2010-5-4 19:16 | 只看该作者
金山模型的成一木,人挺好的,我是常客了。
69
发表于 2010-5-4 2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riplane 于 2010-5-4 18:37 发表

金山开模型店的是一木,我认识的,离我家不远。呵呵,顺便问一下,学校场地够大吗?飞你的DLG?

400米环跑的标准操场,我扔的也不高,一是都是自制的,对强度没信心,二是技术比较潮,怕飞丢了,所以这个操场对我来说已经够了。最大的好处是,他们这等于员工学校,最多是早晚锻炼的,平时没多少人的。以前我去新江湾城飞的,现在那里越来越多的住宅工地了~!!!

金山还是奉贤那边不是有个风筝场地吗?以前经常是那里放风筝的。您不介意的话,我准备跟您拜师了,抽空去参观感受一下实物~!!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20:54 | 只看该作者

……

拜师……太夸张了吧兄弟~有空欢迎来一起交流切磋,别说的那么吓人:em17:
71
发表于 2010-5-4 21: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riplane 于 2010-5-4 20:54 发表
拜师……太夸张了吧兄弟~有空欢迎来一起交流切磋,别说的那么吓人:em17:

刚才又仔细阅读了另一篇精华帖“滑翔机尺寸和制作选择”,受益匪浅啊~!我说这架怎么看上去有点眼熟,miles,敢情我对他也着迷了快半年了。可惜场地问题,目前只能1.5米以下~!不过还是想挑战一下2m的~!
还要请教个飞行问题,上海这种天气,季风性气候,平日里3级以下的风似乎很少的,今天这个风怎么也得有5-6级了吧。3级风对我的DLG来说已经很难驾驭了(一开始飞1.3m的,3级风简直就是噩梦),2m级sd翼型恐怕也没法抗风吧?这该怎么办???难不成改成山坡机,去海边大堤上飞??
72
发表于 2010-5-4 21:47 | 只看该作者
triplane. 下面,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当平面形状为矩形,翼根部,工艺需要,翼肋与上下翼梁为90度。即使平面形状为梯形,翼肋仍需与其中一翼梁成90度。
当采用上述操作后,左右机翼在对接时,则因上反角需要,中部会形成一个三角“空”区域。请问这区域如何填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22: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vivilang1001 于 2010-5-4 21:32 发表

刚才又仔细阅读了另一篇精华帖“滑翔机尺寸和制作选择”,受益匪浅啊~!我说这架怎么看上去有点眼熟,miles,敢情我对他也着迷了快半年了。可惜场地问题,目前只能1.5米以下~!不过还是想挑战一下2m的~!
还要请教 ...

呵呵,Miles的外形我也很喜欢,不过考虑到简化工艺,我这次没有制作4折上反角的机翼。外形上,我还是把机身尺寸放宽了一些,以便装下我闲置的两个3003标准舵机。所以说并不是仿照Miles的气动外形设计。其实传统木质滑翔机的典型结构是非常雷同的。你去看看GP的Spirit, SIG 的Riser,还有OlympicIII,都大同小异。
气象条件问题:除非是竞赛级的复材机,山坡机,大风条件下对传统木鸡的操控技术、结构强度都是严峻的考验。不排除转弯困难,下风区飞丢的可能。甚至就算是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我个人在新西兰飞的时候就遭遇过上升气流过于强烈,推杆俯冲都无法脱离气流的险象。
一般来说,大风天飞行解决方式就是增加翼载荷,(也就是加配重)来提高穿越性,但必须以牺牲留空时间来做为代价。但个人觉得,如果手上的活儿自己没有那么自信的话,还是稳妥起见,暂缓飞行比较好一些。毕竟大多数爱好者手里就那么几架飞机,不是随便就舍得炸,或者干脆飞丢了的,对吗
74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23: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_m 于 2010-5-4 21:47 发表
triplane. 下面,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当平面形状为矩形,翼根部,工艺需要,翼肋与上下翼梁为90度。即使平面形状为梯形,翼肋仍需与其中一翼梁成90度。
当采用上述操作后,左右机翼在对接时,则因上反角需要 ...

老兄,这个问题我通常会用如下方式解决:
1. 这种方式是我这次制作“深红”时采用的:机翼根部采用加厚的3毫米翼肋以承受插销套管的应力,最后一片为双层(6毫米),这样就有额外的厚度供打磨成上反角对接面所需的角度。蒙板完成后再在末端粘接一片1毫米层板制作的全翼肋(只需裁切出大致形状),与机翼整体打磨至精确形状。这样能够保证插接式机翼对接面的使用寿命和插接强度,也能附带提高插销的阻尼效果,不易松脱。
2. 削制翼肋的同时,制作一个上反角所需角度的垫块,与末端翼肋临时粘接后一并削制;或者额外制作一片放宽最大厚度的末端翼肋,与翼梁、最后一块腹板(带角度)粘合后一体打磨至上下弧与机翼表面平行。
当然,如果您制作的是整体式的机翼,不需要插接的话,那就简单了。除了用层板制作1-2套上反角双面腹板(最好在主梁后面再加一个副梁,翼根部位全蒙板)外,直接用轻木填死空隙就可以了。反正外面有蒙板,看不到哈!
这两种方法异曲同工,都可以避免上反角机翼对接产生的空隙。第一种可能更适合商业量产的工艺。不过不论哪一种方法,最好都在设计上注意加强翼根结构,例如加厚翼肋或者缩短间距、在最后一片翼肋内侧增加轴向补强片等等。
这样的方法不知道是否能解决您的问题……呵呵

[ 本帖最后由 triplane 于 2010-5-4 23:21 编辑 ]
75
发表于 2010-5-5 21:05 | 只看该作者
:em21: 做厚的,然后打磨……我明白了。也许对于木头飞机只好这样。
76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_m 于 2010-5-5 21:05 发表
:em21: 做厚的,然后打磨……我明白了。也许对于木头飞机只好这样。

变通一下也可以的,就是把机翼有上反角的中段做成机身一体的,(或者说在机身两侧做出带上反角的机翼插接面),机翼就可以直接做成平直的了。不过这可能就变成中单翼或者肩翼布局了……还要看您的取舍啦
77
发表于 2010-5-7 00:3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之,收藏之~  

功夫了得啊
78
发表于 2010-5-7 00:35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收triplane短消息,要我发表意见。

向大家致歉,过去没有注意这版块。收triplane短信后,昨天和今天本贴读了三次。

首先很少看到这样精彩的贴子,小钟不愧为静态模型的大师:条理清晰、态度严谨、工艺精湛!非常漂亮!

下面提一些意见,供参考:
一、上反角太大,飞行中可能会左右摇晃、影响操纵性。
二、结构强度上,作为软弹射可以了。但绝对经不起电动绞车的牵引,甚至经不起人力的高速牵引。
三、结构设计有不合理处:
      1、因为木材抗压强度小于抗拉强度,而机翼受力上表面受压下表面受拉,上下表面的梁和蒙皮一样尺寸就不妥了,增加了重量。下面的要比上面的尺寸小一些。
      2、主梁用4X5不如用3x6。因为愈近表面受力愈大,因此3X6比4X5要轻而且强度好(梁平放)。可以上梁用3X6、下梁用2X6;上蒙皮用1.2mm、下面用1mm。
      3、腹板没有必要用航空层板,而且腹板挖空是不合理的。腹板的作用是保持梁的稳定不让它弯曲,因此腹板应用桐木或轻木,木纹垂直于翼平面。如果木纹45度交叉更佳。
      4、前缘蒙板应加半翼肋或上弧加半翼肋,增加上弧蒙板的稳定。
      5、没看清根部上反角如何形成,是钢丝弯一角度还是插销孔打斜?合理的是后者。后插稍的力无法传到主梁,应加一组斜梁。套箱两端的翼助应用航空层板加强。
      6、尾翼斜撑条太厚,可减一半厚度。
      7、机身侧板用2.5毫米厚了些,应减厚度、内侧加撑条;机头下方和隔匡用3mm层板太厚了。

以上意见供参考。与大家讨论。
79
发表于 2010-5-7 0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vivilang1001 于 2010-5-4 18:33 发表


sd7037的翼型够厚,4*5的松木作梁够了。
金山,你不是开模型店的吧~!呵呵。
我在浦东,51被世博去了,我一直在LD公司的附属学校飞,那边好像JC基本不出现的。这周末准备冒险飞一次去。。。。

请不要冒险去飞行,忍!
80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08:27 | 只看该作者
十二分感谢俞老师的专家级建议!惊喜地发现您在这里做版主,于是厚着脸皮拉您进来还真的太对了!
这些宝贵经验是我们这些晚辈无论如何也要用教训和失败才能换来的,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再次感谢老前辈的点化,今后在设计中一定要精益求精,更加合理的设计模型。
学无止境这句话永不过时!尽管设计之初反复推敲考虑,结果还是有不合理的因素存在。
顺便说一下,俞宜震先生是我国航模界的元老之一,擅长自由飞项目和滑翔机的创纪录飞行,在这方面的深湛功力,是我们这些爱好者学习的榜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