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帖子里有一个理论:一般来说,扭矩相同的情况下,共轴双旋翼的上下旋翼在悬停状态的拉力之比为CTlow/CTupp=0.85左右,随着前飞速度的增加,在μ≥1.5时,CTupp=1.05CTlow。
这个理论是适用于固定翼前拉式的推进方式,由于上桨同样处于高速气流的冲击,其叶面正负压力差缩小,导致升力或者说是拉力减少,下桨和上桨的拉力就会相对接近,但是我们多旋翼飞行器,一般来说,很少会处于这种极端情况的,例如急速爬升,大倾角前行等等。还有一点,就是上下桨间距过近的话,的确下桨由于在上桨的下洗气流中,转动阻力会变小,但是你要考虑到要为了保持一定的扭矩平衡,下桨只能加快转速来提升反扭力,这样也会破坏气动耦合的。增大间距,使得上桨的下洗气流有一定空间进行收缩,你那个共轴滑流图也明确的告诉你了,下桨能有效利用做功的滑流,就是R-R1这一段,间距越远,R1会越小,下降阻力越大,升力也越大,总体效率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多轴不可能有太多的距离来让上桨下洗气流完全收缩,所以我们要利用它衰变最快的那一段距离来进行效率的提高。
还有,千万要注意不要混搅的是,共轴双桨直升机是相对于共轴单桨带尾旋翼直升机效率高,这个理论没有把所有参数都交代。会误导很多人的。
另外说一下,你的那个双电机穿心式共轴模块。。。暂且这么称呼,首先他适用的对象是不考虑效率,只为了提升拉力和减少螺旋桨反扭力的固定翼飞机,因为固定翼的先天条件决定了他所用旋翼的最大尺寸,在做机动动作的时候,单电机会有很大的反扭力,做横滚动作的时候会很明显转速不一致的情况,使用共轴双桨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现象,而且由于总体动力的提升,可以换更小一号的电机或更小一号的桨,在高速飞行时,固定翼旋翼动力损耗是很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