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对LZ的努力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但是,冷水也要泼一些的,基本将LZ的试验过程看了下。
没错,按照LZ现在的路子就是机械结构相似性+头脑风暴式的思考发展过程;但是,涡喷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课课题,及时对于微型涡喷来说。
不错,微型涡喷可以被“粗加工”的制造出来,甚至上机飞行,但“粗加工”也有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系统的发动机设计+较低的加工水平,发动机主要性能的影响均会收到加工精度、包括一次次设计试验的参数修改调整。但我不得不说的是,即使是微型涡喷DIY的始祖FD364也比LZ的发动机经历的相对系统的计算和设计,要知道,FD3 64的推力只有2.5kg,也没有ECU.甚至涡轮是通过手工的方法弯折制作的,不像后期的KJ66使用精铸的涡轮。但燃烧室等设计要科学的多,我们做涡喷不是简单的“液化气+电吹风”式的喷火组合。
当然,也能看到LZ在机械加工设备这方面非常熟悉,这也是有利的部分,但是相对弱势的就是发动机基本设计知识和理论。
以下是给LZ的几个建议:
1.扎实的理论基础。虽然我们是兴趣爱好DIY涡喷,可能会我不设计涡喷,不需要了解。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涡喷的基本运行方式和原理要清楚,这个不止是结构方面的(我相信LZ应该仔细了解过),而是理论运行上的;例如LZ遇到的选择压气轮和涡轮这些,都会设计到轴功率、涡轮膨胀功等概念,这些设计参数均会影响涡喷前温度、涡轮后温度,气流量等,对应更加具体的,可能就是涡轮的材料和燃烧室的结构。
这方面资料,可以去查阅航空高等学校发动机专业的基本教材,在TB上可以找到,在了解这些后,将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之后可以参考FD3 64,KJ66的设计手册,进一步了解。
至少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关键的把控点,既然是DIY,肯定会有些舍弃,我们要了解关键控制点,首先先熟悉这个东西。所以正确的项目管理思路是技术之外重要的成功因素。
2.先仿制,后改进。永远不要藐视现成品,“现有的都又了,再重新做没意思了”。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大错。仿制永远不可耻。任何科技的发展过程,从一般工业到航天工业的发展过程,历来都是先仿制,后改进。仿制最大的意义是实际操作经验,看到的任何一个技术成品只是状态,但是制造、调试它是一个过程,需要的是经验。毫不夸张的说,给LZ一个零件状态的发动机,真正调试好运行起来也要一番过程,会遇到和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可想而知现在了。所以,强烈建议LZ按照现有的技术资料和经验相对完整的发动机去试制,而不是LZ现在走的“自行设计+制造”的过程。国内真正能将KJ66做出来的DIY,也没几个,大部分都成了喷灯和一堆废铁了。
3.多利用现成品
多利用现成零件,不要尝试自己去制造每一个零件。非标的零件本来就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更多的利用成品零件。但是要识别出关键的控制点。例如涡轮、轴承。这些控制不好,会出严重安全问题的,可不是简单的损失几个钱。做这个东西要先了解它的危险性,例如LZ考虑到动平衡就非常好。涡轮建议根据参考设计直接采购成品铸造轴承,尽量避免自行CNC制造等。甚至直接采购现有的微型涡喷转子也可以。国内有这些厂家。
4.一些加工设备
LZ比较有优势的一点就是加工设备。但例如压气轮,会需要使用五轴加工中心进行修整后才能使用。
5.有用的一些资料
多参考一些设计资料,类似的DIY资料,以这些位置;通过查阅他人的经验帖主要是发现其他人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以便自己有对策。设计资料可以查阅FD3 64和KJ66发动机的设计手册,这个比较经典了,并不过时。可以去Google上查阅资料,要知道,技术宅的利器是Google而不是百度,英文原版资料非常有价值的。
Utube也是很有用的网站,搜Micro Jet,Turbine Diy这些均可以看到很多他人的试制过程资料,让自己有图像上的感官。
最后,祝愿LZ早日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