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481133|回复: 10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机绕线贴(Rcgroups/modisc)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4-6 1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2017-6-26 10:32 编辑

导航:大号字体是比较有用的楼层,主要是理论和计算
斜体字是比较有用的例子,带有讲解,可效仿
其他多为绕线示例,有图,但无讲解或数据。

加热取定子的方法
铁损定义与公式电机参数常用公式
重绕电机示例1(多股线)
重绕电机示例2(多股线)
单齿槽单方向绕线技术STSD(接线图和绕法)
重绕电机示例:pulso 2814, 12N 14P , STSD
美图亮瞎眼
半数齿槽绕线(Half teeth winding)
关于winding factor

重绕电机示例:双天XM5015TE, STSD,24N 28P, Half teeth winding
重绕电机示例:双天XM5015TE, 24N 28P , STSD
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4225, 12N 8P , STSD

绕线必备工具
重绕电机示例:疯狂的电机3608,18N 24P, STSD
重绕电机示例:松下伺服电机400W,9N 6P , STSD
重绕电机示例:豹子3674+安川100W伺服电机转子(8级),12N 8P , STSD
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HK4035,12N 10P , STSD, 6线法
重绕电机示例:sanmei伺服电机200W-1,9N 6P, STSD
重绕电机示例:sanmei伺服电机200W-2,9N 6P , STSD
重绕电机示例:三星伺服电机100W,12N 8P, STSD
伺服电机的质量估计:转子/功率 系数
重绕电机示例:三星伺服电机400W,9N 6P   ,STSD
重绕电机示例:Velconic伺服电机100W-1,12N 8P , STSD
重绕电机示例:Velconic伺服电机100W-2,12N 8P , STSD
计算电机理论最佳效率
重绕电机示例:Velconic伺服电机100W-3,12N 8P , STSD, half teeth winding
内转子STSD示例
重绕电机示例:凤凰5030-1,12N 10P, STSD
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3026 12N10P,STSD
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4025, 12N 8P ,STSD
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4035, 12N 8P ,STSD
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3026, 9N 6P ,STSD
重绕电机示例:凤凰5055, 12N10P ,STSD
重绕电机示例:凤凰5030-2, 12N10P ,STSD
重绕电机示例:双天5330, 12N14P,STSD
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HKIII4035-1, 12N10P,STSD
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HKIII4035-2, 12N10P,STSD
重绕电机示例:凤凰5030-3, 12N10P ,STSD
改造、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HK4025, 12N16P,STSD,教你如何自己粘磁铁
特异电机展示:Plettenberg Orbit 30,12N10P
重绕电机示例:ESR Pollmeier伺服电机115W,18N6P,分散式绕法、波浪式绕法
重绕电机示例:Actro 4030电机,24N8P,分散式绕法

特异电机展示:Plettenberg Orbit 30,12N10P
改造、重绕电机示例:天蝎星HK4035, 12N14P,教你如何自己粘磁铁
时隔两年,多亏版主老模友对该贴的解禁,才能再次更新,希望一起造福抹油!此楼包含非常强大的绕线计算工具(请大家尊重网站原作者,我只是转载)。

重绕电机示例:恒力8318电机,36N40P,STSD
12N10P和12N14P的6线法绕线/接线示意图(Vertigo 5030):Half Parallel delta(DD)
12N10P和12N14P的6线法绕线/接线示意图(昭意4725):Half Parallel Y(YY)



















检索.rar

87.96 KB, 下载次数: 753

目录

评分

参与人数 12威望 +24 收起 理由
pcdiy001 + 2 系统 全面
水上爬 + 2 学习了,向楼主致敬!
AIbluecapf + 1 很给力!
新手飘过 + 2 呵呵呵,新手表示要晕了
郭继科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1010
发表于 2022-10-9 12:58 | 只看该作者
电机绕线群能加我一个吗?
1009
发表于 2021-3-24 20:18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1008
发表于 2021-3-19 19:54 | 只看该作者
翻出个好老的帖子,哈哈我手头上有一个2620马达,12槽10 极,发热巨大;还有个2525的,12槽8极,发热很小。它们绕线方法不太清楚,没扒开看过。楼主知道它们发热差异这么大可能是啥原因吗?如果给2620重新绕线,有可能让它凉一点吗?
1007
发表于 2020-9-13 14: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感谢楼主7年如一日的给大家回复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现在2020.9.13,因为需要绕线一个DJI (大疆)M12电机用来做直升机直驱  特来膜拜大神顺便挖坟!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极飞,DJI,Sozeo出的二手盘式电机,基本都使用单线绕制,楼主有没有兴趣收几个重新绕线玩啊?  


   几年前从极飞的P20 DJI的MGA-1等等,各种更新换代淘汰的电机贼多,目前咸鱼上比较多的就是极飞的A12 A15 A16,其中A15很少见,A16偶尔流出,A16多作为DIY电动车的动力源出售,大概能做到800-1200W 规格记得不太清楚了。
  DJI的6010 M10 M12电机也很多,6010原本是E2000动力套,定子 60 厚度10 ,M10 电机定子直径100厚度10 M12电机 定子直径100厚度15
  Sozeo的电机大多见于咸鱼,好像是康威定制的无人机上拆解下来的,8020规格,镀银线 出厂是江苏的佳翼,如果记得没错,Tmotor也是这个工厂做出来的,做工很不错价格偏高。
   emmm 扯远了
   楼主还有兴趣的话强烈建议收几个M10 M12 改线玩,这几年国产的电机不管是从做工,还是从设计方面都有巨大的提升,M10量大咸鱼的价格也很便宜(200+)还有air版本,air版本10010 带线重量做到了420G! 是目前我能找到得所有电机里面最轻的一款10010电机,非常值得一玩。
  M12电机也是,DJI也算是个大厂吧,出品怎么也不算太差,弧形磁帖,锥角定子一样不少,气息0.5稍微大了点,带短线总重630G左右,KV115  36N42P  卡顿感非常清晰,基本是极致顺滑了。
   
1006
发表于 2020-8-17 09:35 | 只看该作者
modisc 发表于 2012-4-17 07:05
是绝缘漆。好像是粉末喷漆,具体不太懂。
一般大多数电机的定子都已经这样做好了绝缘处理,裸定子的我 ...

楼主能对这个定子形状的聚磁性科普一下吗,想了解这中定子形状的聚磁原理
1005
发表于 2019-10-12 22:2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 收藏。。。。。
1004
发表于 2019-10-11 10:04 | 只看该作者
modisc 发表于 2014-8-19 13:05
非常感谢版主老模友对该帖的解锁,真是有求必应好头头!
能继续更新此贴了!
之前那个德国的计算绕线图/ ...

感谢!用的到,太好了
1003
 楼主| 发表于 2019-5-27 17:3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碰到一个实际问题:有位模友希望通过重绕电机来提高电机效率。通过增大槽满率、降低电机内阻而提高电机效率,理论上是完全OK的。那么具体怎么提高的呢?槽满率增大多少能提高多少的电机效率呢?

举个实例:

原电机参数:
电流(A):124.11 A
电压(V):40.39 V
最佳效率(E):91.4%
RPM:6726


另外两个重要参数:
r:电机内阻
c:转速铁损常数


如果不考虑风阻,最佳效率时:铜损=铁损

铜损 = A*A*r
铁损=rpm*rpm*c
40.39V下,获得最佳效率时:124.11*124.11*r = 6726*6726*c
计算出:r = 2937c

最佳效率=(输入功率-2*铜损)/输入功率
91.4% =(124.11*40.39 – 2*124.11*124.11*r)/(124.11*40.39)
计算出:r = 0.014 欧姆
              c= 0.004765

如果槽满率提高50%,电机的其他所有参数保持不变(特指Kv值)
r’= 2r/3 = 0.0093 欧姆

然后计算40.39V下的最佳效率电流A’:A’*A’*r = 6726*6726*c
A’ = 152.25 安培

最后计算40.39V下,A’(152.25安培)电流时,电机效率
e’ = 92.99%,这是最佳效率
此时电机输入功率为6149.38瓦

在40.39V下,124.11A时,电机效率为:
e’ = (40.39*124.11 – 124.11*124.11*0.0093 – 6726*6726*0.004765)/(40.39*124.11) = 92.84%


讨论(也请指正):
1,本计算存在缺陷,没有考虑大电流下的降压:实际电压 = 电池电压 - 电机内阻*实际电流;但可能对计算结果影响不是很大
2,91% 的电机效率对外转子来说已经很给力了,即便把槽满率提高了50%(这还是有点难做到的),效率的提升也才差不多2%,可能反映在续航上的变化不是很明显
3,内阻降低了,同电压下的最佳效率时的电流增大了一些,单根粗线的散热本身也要好很多,这些都跟电机变得更耐操的特性保持了一致。
4,计算c这个常数,是方便估算其他电压、转速下的情况;由于上述例子都是观察在同一个电压和转速下的情况,c值算不算无所谓。



1002
发表于 2019-4-15 1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1001
发表于 2019-3-26 14:2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大哥电机绕线群还能在发一下吗
1000
发表于 2019-3-16 00:2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电机绕线群还可以再发一下吗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999
发表于 2019-3-13 15:0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学习了 虽然看不太懂 以后有需求继续学习
998
发表于 2019-2-18 17:21 | 只看该作者
modisc 发表于 2018-9-7 13:32
天蝎星 HK7050
拿着这款自己绕的电机套件已经很久了,最初买的是套件,根据原厂的参数绕了个较低Kv的。最 ...

大神 我想把1颗12N14P的外转子 改成 12N16P 最大程度的提高扭矩 可行吗? 能给个联系方式吗!
997
发表于 2019-1-19 14:5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两天都没看完这个帖子。有个疑问想问下楼主。我看到两款电机。2630 4000kv。一款极限电流是40a一款是24a。就是想知道为什么同样电机,同kv电流差这么多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996
发表于 2019-1-3 18: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995
发表于 2018-11-30 13:5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994
发表于 2018-11-26 23:13 | 只看该作者
太牛了,收藏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993
发表于 2018-11-25 14: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普通绕法是不是就是dsrk绕法?
普通绕法每个齿槽30t,每个齿槽间隙中相当于60t,这个说法对不对?
如果换成srk绕法,那么1-3-5-7-9-11齿槽是不是要60t,每个齿槽间隙中也是60,才能和普通绕法kv基本相同?
992
发表于 2018-10-31 14:0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991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11:37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碰到一些模友问到接线方式。之前的帖子里面已陆续阐述,但可能不够集中,在此做个小结。以下纯属个人观点,玩电机的经验之谈(不是玩航模的经验),可能有错误的地方,仅供参考。
以下仅针对外转子电机的集中式绕组。


接线的方式基本分为两种:
1,星型接法/Y接法/star connection
2,三角接法/D接法/delta connection

两种接法跟电机本身的效率没啥关系,跟绕组系数也没关系,但有以下几点:
1,对同一个电机、圈数一定的情况下,D接法所获得的Kv值是Y接法的1.732倍
2,三相无刷电机如果每个相都用一根完整的线来绕,最后将获得6个引线(3个线头、3个线尾),Y接法需要将3个线头或3个线尾焊接在一起形成Y接法的中心,就是Y-node,余下的3个引线作为电机引线;而三角接法就是按照对称原则,将线头-线尾两两连接,得到3个电机引线,比如A+&B-、B+&C-、C+&A-。由于没有了多余的Y-node,布线更为简洁干净一些,所以大多数航模电机都是用D。
3,ABC绕组指的是N:P比例为3:2的电机,比如12N8P、9N6P、3N2P等;非ABC绕组的电机,常见的比如12N10P、12N14P、20N18P等等。对于非ABC绕组的电机采用D接法,可能会在电机转子因惯性自由转动的时候产生一些线圈内的短路电流,比如表现为用手转动转子时可感到一定的阻尼,但这对电机被电调正常驱动时的性能无任何影响。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高端的航模电机会倾向于采用Y接法,绝大多数工业上的采用集中式绕组(concentrated winding)的伺服电机采用的也是Y接法。但由于Y接法所获得的Kv值比较低,要实现和D接法一样的Kv、又保证较好的槽满率,就必须更换更粗的线、绕更少的圈数。而线径过粗会显著增加绕线的难度、超过2mm左右的线径还可能需要考虑集肤效应(skin effect),因此这时就有了一种叫做YY的接法(half-parallel Y connection),简单来说就是把整个绕组拆分为两个并联的绕组,使Kv提高2倍。也就是说对同一个电机、圈数一定的情况下,YY接法所获得的Kv是Y接法的2倍、是D接法的2/1.732倍。后面会详细阐述

基于两种基本接法的衍生:
YY
如前所述,Y接法对任何n/p组合的电机在无电、惯性转动时都不会有短路电流;YY接法可以让绝大多数航模电机用比较合适的线径和比较合适的圈数,获得所需的Kv值;对于12N10P或者12N14P这种dLRK绕组的电机,YY接法可以配合6线法绕线来获得比较美观和紧凑的Y-node和引线布线。因此许多发烧友,特别是玩3D、大尺寸直升机的玩家会选择YY,有些国外的发烧友会购买全新的天蝎星找专人用更高规格的单线、YY接法绕制到指定的Kv,甚至有用Kontronik pyro来用YY重绕的(K牌 pyro原厂是单线D接法),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槽满率,天蝎星电机改单线槽满率一般可提高35%以上、K牌一般可提高20%以上。

关于“YY接法可以让绝大多数航模电机用比较合适的线径和比较合适的圈数,获得所需的Kv值”这句话,有必要拓展一下,并举例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意思:

以下是我个人认为的正确的思考顺序:

1,根据硬度选择线径:对于普通玩家,没有特殊的用来夹线的钳子的话,超过1.4mm以上的线就比较难饶的,主要是难以通过其他方式让线紧贴槽支,单纯通过拉扯是很难实现的。有用来夹线的钳子的话,理论上对线径没有限制,但超过2.5mm的线就非常硬了,另外还要考虑集肤效应。所以我个人的经验是1.3-2mm的线径应该适用于绝大多数电机了,但须注意线径最好是小于两个相邻槽支之间的那个开口缝隙,这样绕线方便很多
2,根据“电磁铁”特性选择线径:最理想的单线绕组是只在槽支上绕1层,即所有线圈都是紧密贴合槽支铁芯,这样线最短=电阻最低;线最靠近铁芯=磁场最强;一层线圈散热最理想。如下图的红色和绿色部分。

3,根据定子选择线径:一般来说槽支的形态决定了两个槽支之间的空间是个梯形,如果只绕一层,而线又太细,很明显会浪费好多空间,导致槽满率很差。定子铁芯本身在设计上,槽支也不可能太长,这是因为磁力面约贴近线圈越好。而即便是线径合适,单层线圈还是无法避免巨大的空间浪费,因此我个人的经验一般是在单层的基础上、各加1圈,这样对有效电阻的影响也不算很大、散热也还算可以,但槽满率可以达到极限。综合上述因素,对于绝大多数航模定子铁芯的设计,绕4-5圈的单层(如上图所示的红色和绿色部分)、和各加1圈(如上图的黄色部分)最为理想。另外,也是由于梯形的空间,很可能相邻的两侧槽支上的单层圈数会不一样,比如4+5(如上图红色、绿色部分)。这里需要提一下:T数指的是两个槽支之间的间隙内所包容的线的根数,也就是相邻的两个槽支之上所绕的圈数之和;为什么不看单个槽支的圈数是有道理的。比如原厂绕组如果是每个槽支都绕4圈,也就是4+4T,那么保持所有参数不变,改为相邻槽支一个3圈、一个5圈,也就是3+5T的话,电机的Kv值几乎不变;甚至间隔一个槽支不绕,也就是8+0T,Kv值也是几乎不变的。
4,确定接法:通过上述思考过程,基本上就已经确定线径和圈数了,这是根据铁芯的形态和“电磁铁”的特性、和以最高槽满率为目的选择出来的。那么要弄到指定的Kv,就只能调整接线方式了。如下图:附件见百度盘(内含绕线方法的网页版):https://pan.baidu.com/s/1OBSRFjdh65H1HgmgkJhsPA

简单来说,接线方法相同的话,Kv*T为定值,即Kv1*T1 = Kv2*T2;T为定值的时候,如果Y接法的Kv为1000,那么D为1732,YY为2000,DD为3464。

总结:通过上述1-3步,已基本确定T,那么根据所需Kv来选择合适的接法。如果改变接法也无法满足Kv需求,那就对T和线径进行稍微的调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