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发动机的一件趣事
1991年岁末,寒风呼啸,乱叶飞飘,苏联解体了,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轰然垮塌。这台航空模型发动机就是那之后在已是“俄罗斯联邦”国名下的莫斯科买的(图1)。
我的叙述由这里开始。
一位经商的朋友(当时被称为“倒爷”)受我之托,在偌大的莫斯科市内走街串巷,还真的在一座高层住宅楼的底层,找到了一个“少年之家”。用俄语说明了想购买几台俄苏制造的航模发动机这一来意后,一老一少两位航模教练从桌边站起身,以示欢迎。他们欣然从一个柜子顶上搬下一个装满前苏联制造的航空模型发动机的纸箱,谈好了价钱后,就任由挑拣和验货。前苏联的商品有个特点,无论是在首都莫斯科或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什么的,都是统一价钱,并且把钱数铸、刻在商品上,一目了然,绝对造不了假。航模发动机也如此(图2)。就在挑好了一堆发动机,正在掏钱的当儿,其中一位“苏联老大哥”不知从哪里拿出了一把锋利的刀子,顺手拿起其中一台发动机,咔咔咔地刮除铸在机匣后部的“11卢布”字样(卢布的俄语译音是“猜纳”)……动作麻利,连制止都没来得及。我的朋友平时说话就有些口吃(俗称“结巴”),“涅、涅、涅(俄语,相当于汉语中的“别、别、别”)……”,连说带摆手,两位异国教练明白了,不好意思地低声嗫嚅和解释:那个价钱,现在才相当于你们中 国的人民币五角五分,你们也知道……(这段话的大意是,国家已解体,那个苏联时期的“11卢布”时过境迁了,当下,在俄罗斯,那钱只能买一、两片面包啊),把原来的价钱刮掉,是怕被误解,是怕被认为我们在骗你们。以上是我的朋友回国后的所讲。听了这番话,看着机匣上那一道道闪亮的刮痕,心里挺别扭:他老毛子玩深沉,最终得我买单,等于是我拿八张“大团结”买了个带伤的破烂儿!(NND!)好在其他发动机他们还没来得及刮(图4、图5。可以看出,画面上那台2.5cc电热式发动机,“单价12卢布50戈比”被清晰地铸在汽缸头上),谢天谢地。记得,那次买的所有发动机是装在一个印着蓝色俄文字母的大塑料袋里带回来的,总数已记不清了,反正加起来大约有几公斤重,一共也就花了一千多块钱人民币买下。到我手时的价钱是,2.5cc发动机大约人民币50元一台(不分压燃、电热),5cc的大约60——80元一台,都是真材实料,装在模型飞机上试飞,工作稳定、有劲儿,尤其是安装在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上,那个节奏感还真是一时无两啊。现在拿出这台气缸工作容积为5cc的电热式(有活塞环)发动机(“MD-5”),看着机匣上多年前被原主人留下的刮痕,一点也不觉得碍眼和别扭了,倒是透过它更清晰地看出了两位俄罗斯航模教练当年对自己尊严和名声的珍惜,他们那样做,无非是为了让面前所对的中 国人(仅一位中 国人!)别误解他们是在坐地起价,别认为苏联散伙了,“苏联人”就破罐破摔地在价钱上骗人,那一切皆源自解体岁月里“钱毛了”这个无法抗拒的无情现实!仅此而已。如今再回望,那个价钱,便宜啊!过了那个村,早就没有那个店了。同时期的国产航模发动机价钱是多少?只要翻阅一下老的《航空模型》杂志的广告页便可知晓。况且,当时和俄国人的成交价还要低出一大截。如今人们最反感的问题之一就是在物价上被忽悠(几乎堪称公害),有些商家在这上面的言行哪还顾及到颜面,十块钱的东西动辄要价二百块还嫌魄力不够——尤其可恨的是还号称“挥泪大甩卖”!在这一点上,那两位俄罗斯航模教练的所做、所想,他们那仅仅是以“避嫌”为目的的“附加动作”——或者干脆就说是“多余动作”,其中却有值得思考和值得赞赏的因素。当然,咔咔咔地用利刀刮发动机,这个举动有点糙。俄罗斯人的粗犷性格?呵呵
[ 本帖最后由 daixp 于 2012-6-27 00:28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