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11241|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帮我看看我的发动机配气机构行吗(已更新,图在58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进排气共轴式旋转配气机构特点
发动机转速高:
    由于原有的发动机是菌状气门配气机构,发动机的高速被限制在了气门浮动的惯力下,改进后的配气机构由于消除了四冲程发动机菌状气门浮动带来的惯性,发动机安全极限转速较高。
油耗少、排放低:
    普通四冲程发动机,由于凸轮压下气门弹簧有很大的阻力,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有很大一部分浪费在了开启进排气门上。而改进后的配气机构,是旋转配气的,没有凸轮和气门弹簧,所以运转圆滑轻松,只需要很小的动力就可以轻松工作,所以省下了动力,就节省了燃料
    去除了原有的配气机构,没有了菌状气门带来的进气阻力和进排气死角的问题,改进后的配气机构气阀全开启可达到活塞面积的40%,进排气通畅充分,怠速可降到原来发动机的60%,燃烧室也可以更小,加装了燃气回收装置,解决了进不满排不净的问题,促进燃烧,排放降低
制造成本低:
    原有的发动机配气机构是由,凸轮轴、摇臂2个、摇臂轴、气门间隙调节螺丝或(液压挺杆)2个、气门弹簧2个、气门弹簧压片2个、弹簧锁片2个、气门2个、气门口2个、气门油封2个,气门导管2个等20至30个零配件组成(由于发动机的样式很多不能全部例出)
    而改进后的配气机构,只有,配气旋阀、密封刮片、燃气回收刮片、回收弹簧等4至8个配件,由于它与原有发动机相比,减少了很多运动部件,制造工艺也极其简单,所以制造成本可以减低40~60%。
噪音低、震动小:
    由于去除了四冲程发动机菌状气门配气机构,减少了运动部件,也就没有凸轮与摇臂的摩擦,以及摇臂气门和气门口的撞击,没有了摩擦和撞击,也就消除了噪音。
    原有的配气机构,凸轮每转动一圈就需要在90度的范围内压动进气门和排气门开启一次,所以在两个凸轮的点上阻力很大,运转不是很圆滑,动平衡不是很好,所以产生了震动。改进后的配气机构,配气旋阀运转,没有明显阻力,所以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圆滑顺畅,震动减小至最低。
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原有的配气机构是由20~30个部件组成,其中有很多是运动部件,长时间的运转下来,就会有很大的磨损,所以故障率很高(本人是汽车维修人员,发现很多的发动机故障都是由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磨损造成的)
    而改进后的配气机构,只有4~8个配件组成,没有大的摩擦和阻力,故障率低,所以,结构越简单的机器,工作起来也越可靠。
改装简单:
    进排气共轴式旋转配气机构,可用在任何的四冲程发动机上,只需更换缸盖,无须另外加工缸盖以下的任何部件就可以正常运行,发挥它的强大优势.

[ 本帖最后由 qzy819 于 2008-7-15 15:32 编辑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75
发表于 2008-9-23 18:15 | 只看该作者
:em26:
74
发表于 2008-8-25 09:10 | 只看该作者
你改这样的结构用材一定要好!表面粗糙度要小!这结构磨损太大了 !你原来的结构在设计选材时考虑了给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吗?这个很重要!
73
发表于 2008-8-25 07:05 | 只看该作者
进排气道改成这样行吗?这样即使有磨损也能够得到补偿.
72
发表于 2008-8-16 13: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精神可敬呀.要继续革命呀.怎么好好放弃呢............
71
发表于 2008-8-15 22:23 | 只看该作者
干吗放弃呢?找到了资料能更好的帮助你创新制作,没有人能完全独立创造这么复杂的机器,只要不是照抄,就已经是进步了。

我还有个问题,你这个构造,似乎只能用链条配气的机器,挺杆机器的好象不能用。另外,你的配气轴最好能改成弧形的,能进一步配合球型燃烧室。一点隅见
70
发表于 2008-8-5 11:23 | 只看该作者
可以把單軸改成雙軸
69
发表于 2008-8-5 03: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zy819 于 2008-8-4 21:39 发表
我决定放弃了,在这里我表示忠心的感谢,要不是你我还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财力\



想创新确实不容易,不要放弃梦想啊!共同努力!
找这些资料并不是劝你放弃  看看别人的作品也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啊,而且还可以分析他们的成功或者失败原因并且加以改进.人类的科技都是这么来的啊.瓦特也是看了纽克门的东西受的启发,说白了瓦特的蒸气机 可以说所有结构都可以找出渊源来,瓦特做的是伟大的整合工作.
我觉得搞发明,想要完全自己独创一套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顶多也就是独创一点点局部了,把前人的成果消化改良是比较现实的道路.

[ 本帖最后由 北京青年 于 2008-8-5 03:45 编辑 ]
68
发表于 2008-8-4 21:45 | 只看该作者
可以把單軸改成雙軸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21: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了,看到这些我有点沮丧

我决定放弃了,在这里我表示忠心的感谢,要不是你我还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财力\
66
发表于 2008-8-4 19:32 | 只看该作者

1920年英国专利,据说污垢问题解决不理想. 但是磨损补偿,润滑和效率均良好.





1930年的东西,具体资料不详.





20世纪50年代,德国一家摩托车厂也搞过旋转配气阀.图上红色的是旋转部件.





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设计,装到摩托车上试验了.




诺顿旋转阀引擎: 20世纪60年代Norton摩托车发动机。。不得不说和楼主的一摸一样..............





荷花旋转阀二冲程发动机: 1991年。






比较新的是:科特斯球形旋转气门发动机


查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基本都在这了,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65
发表于 2008-8-4 07: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rcv的主页,里面有成品的照片和资料.说明楼主的思路是对的,可惜慢了一步......................
http://www.rcvengines.com/corporate/media_office.htm

[ 本帖最后由 北京青年 于 2008-8-4 07:04 编辑 ]
64
发表于 2008-8-4 06:57 | 只看该作者

给楼主参考一下,国外的同类产品







[ 本帖最后由 北京青年 于 2008-8-4 07:06 编辑 ]
63
发表于 2008-7-24 22:2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才发现,晚了点。楼主总是让人感到佩服!咱中国就是缺少楼主这样具有创新意识又敢作敢为的人。
看下来,有点愚见如下:燃烧室是否应该设计得更圆滑些,把那些带尖角的部分都处理掉,可以改善热应力和减少气流损失降低气流噪音,也对可靠性有很大帮助。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22:31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我对你的,看法,有些不理解,

只所以,我是在专利批下来之后才着手实验,也是怕有人也有这个想法,或已经在应用了,成熟了,以免我投入不必要的经力.
现在专利下来了,我就可以动手了,在说并不是有人做了我就不能做,我也可能做的比他好,也有可能,比他的功能更全面,要是都看有人弄了,就不在去研究,我想现在的科技水平也不会这么高的.
本人就是有这么一点爱好和精力,喜欢DIY,还是希望大家支持我!
61
发表于 2008-7-19 13:50 | 只看该作者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就判断是抄袭。。。
当然哦, 也可能大家是独立思考除了的结果把。。。既然专利局已经发了证书了,至少你在国内是没什么法律问题的。顶多也就是进入商业销售后可能某个外国公司来找你的麻烦,你得查查国内是否有类似的专利,否则你这个专利可能会和它们的重叠或者是建立在它们专利基础上的。
当然只要没人找你麻烦,那就可以随便怎么弄了。

更多的资料可以查询《国外内燃机》1995年第二期的《旋转阀的研究和发展》。
60
发表于 2008-7-19 08:21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这个东西最不好解决的问题第一是机油消耗问题。第二是密封组件的 寿命问题。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09:08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人提建议啊

58
发表于 2008-7-15 18:47 | 只看该作者
很黄很强大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0:43 | 只看该作者

先在这里谢谢大家的关注,在请大家看看我的第2台实验品






旋轴,还不够精密,两端轴承里面,就是传说中的密封环,自己做的,效果很不好,这回打算定做

这个是我用电器的散热片做的端盖,还能散热,不错吧



我用来实验的发动机,别看脏,但是性能很好,但是也要下岗了,因为我买了一个摩托车,打算在车上实验了,呵呵





这个就是我设计的缸头,虽然失败了,但是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





就是因为焊了氩狐焊,所以变形了,也没有在加工的必要了,上下的两道槽,是安装密封环的,左右的两个是放密封刮片的

燃烧室

大家在帮我看看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qzy819 于 2008-7-15 10:4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