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361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中国为什么造不出高精度机床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2-4 2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造不了高精度机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缺乏工人和等不起


首先是工人培养不起
据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现在热衷的MBA学费有多少,我不清楚,咱们算上有30万吧(觉得算少了告诉我一下),培养八级钳工耗资就不止这个数,而且时间也相对要长的多。8级钳工就算完事了么?时不时得还得去进修,另外还要经常给他一下高难度的工作(小工厂根本培养不起),不然手会生疏的(在这方面不比外科医生省心),受益见效慢,你培养出一个高水平工人,每个5-8年根本办不到,再说,你把它培养起来,他又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安安心心在你这里呆下去,这也都很难说,这是的很多工厂不愿意化资金去培养工人。

其次是没有这个精力去造机床。
在距个简单的例子,以卧式铣床的刀具轨为例,就是一根圆柱形的空心棒子,然而,想把他造出来的工艺有哪些呢?先是原材料选材,,探伤,应力试验...(国内为了节约成本,很多都将这一步省了),这一步就得将近两个月,还不一定能用。接下来,粗加工,半精工,这些简单,大约20天左右就行了(国内一般只加工外表面,内表面只粗加工,德国一般都要加工,为了保持应力形变相同)。然后热处理,再次半精工,这就比较麻烦,大约要一个月。然后扔到户外存放,消除内应力(国内一班将这一部省去,用热处理来消除)。大约放一年。接下来就是工作的重心了,我们还以德国为例,这是加工一根圆柱梁需要的工人数为一名工程师,两名技师,3-5名高级工人(国内大约是刚拿到8级钳工证的人),这一段也非常耗时间,大约要半年(包括精加工和表面处理,以及修配)。这样,一台机器造下来至少要两年多的时间(整机装配完后要在外场放置一年,消除装配应力,这个和国内是一样的)。

这样下来,除非是大规模企业,小企业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开支和时间。我们国家也不愿意花这样多的时间在这方面,所以高精度的机床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当时他还不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不过现在机械工业作为国家工业的基石已经成为最薄弱的一环,各方面已经开始不断重视机械工业的发展。估计不久应该能有较大的进展。



后面一位回帖的朋友,我觉得比我专业的多,特贴出来供大家学习


我到过长春机床厂,常州机床厂,上海第一,第二机床厂。还有 你所说的去应力方法早就过时了,而且去应力的方法有好多种,热处理是一种,还有电磁波处理和震荡处理,而主轴象磨床的要经过表面游离子氮化处理可以到75HRC,中国的上海机床厂已经生产出了3级精度的磨床,还有什么说的????说中国机床差主要是在质量和数控伺服系统,一个是员工的责任感决定的,我看到的很多就是这样配合不到就用锤子敲进去,不使用浮动镗来保证孔的型位误差。2数控伺服系统是硬伤中国主要使用西门子和日本法兰克系统,自己就是华中3型差的多了,对高速刀具和高速切削才开始不就,刀具材料无法在6000转以上的环境工作,电主轴主要是在常机现在可以到50000转但是国外已经到了150000转还有主要在伺服电机上的差距不是你所说的那些东西,主轴你用高精度车床,磨床加工后都差不了多少,主要是用轴承定位的,精度也是以轴承的精度和机床的配合来决定的~~~~~~~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还有限制中国机械制造业的还有高精度的模具,轴承的制造和在高速下对轴承的润滑能力。如常机生产的3台高速机床光实验电主轴就烧了10根,还有中国的材料不行,在新型的材料的研究上中国落后的太多了~~在相同条件下国外的材料个工艺都比我门要好,就象我门的飞机设计师说的那样我们可以设计出一流的飞机但是落后的制造业却不能加工出来,这里一半是材料一半是工艺,俄国代表团来我访问看了成飞的设备后说比他门加工苏霍依战斗机的工厂设备还要好,说明机床不是主要问题。在中国制造业,工艺远比制造难毒要大的多,如钛合金焊接技术,大型弹射器的气密技术等等,中国缺的是这个不是技术工人是工艺师。还有就是材料和模具的人才还有就是数字控制的人才,没有这几样中国的制造业永远只是个跟在别人后面的可怜虫!!!!!!!!

一般国产的机床可以使用4~5年,但是要年年校正,用激光校正仪,还有就是精度和容错性比较差。故障处理更是~~~~~~还有在航空机床上有很多设备是专用机床,一般数控机床的精度在0.05MM到0.001MM之间但是远不能满足高精度零件的加工,只能加工一些中高精度的要求,对于象陀螺仪这类零件就需要专用机床,而向航天飞机这种美国是用整块钛合金去挖出来的~~~至于怎么挖我也不知道是他们的秘密

朋友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如果你要怀疑我的能力的话那我只好拿出点东西来了。而且你和我说数控编程,我的证书中有一本是数控中级证书,如果你不相信那我也没有办法,而且我相信我知道的一些东西可能比你会多一些,我大专升本的学生中间空了一年,就是这一年的时间让我下定决心读本科。如果你要和我拼理论英语的话我可能会输你,但是我的专业知识和对数控机床的了解绝对比你要高的多。我在大专期间改造了2台CA6140机床为数控机床,一台的改造费用是3万,数控控制箱我们买国产的是5000圆左右还有就是更换机床丝杆为滚珠丝杆取消所有的齿轮传动系统改为步进电机控制,更换自动刀架,和加光栅尺(这种购买是用米来算的和滚珠丝杆的价格一样贵)总机成本为23000左右。还有你说我是不是学机械的,那我就用下面我操作过的机床来说吧。普通的机床代表的就是CA6140车床,X62W铣床,外圆磨床和平面磨床而且我还有车工,铣工,电工,钳工的中级证书,对于数控机床我使用过国内的CK6132,XK713,台湾飞镖的MCS-801加工中心。国外的我用过快走和慢走式线切割机,电火花成型机,快速成型机等等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到我母校的网页福建工程学院看看里面的设备我的证书就是在那里拿的,而且我也是在那里接受数控培训的。中国FBC1的总设计师也是我们那里的校友。还有我以前工作的工厂我就是管理数控机床和维修的,还有我要说明的是你把普通车/铣工看成无法快速掌握数控加工中心的人是大错特错,我以前做为组长的时候我的手下就有20年工龄的铣工,他只学了3个月就可以上机了,还有在企业里数控编程是以技术员为主力的,一般在引进设备的时候厂家会给你几个星期的学习时间,公司派人学习后再进行2次培训的。我记着我那里总工说的一句话“机器的原理是互通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车/铣工可以快速成才的原因。

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去上海柴油机厂看看,那些在数控机床前的是你所说的那些人还是老工人我还可以告诉你那里有老式和新式柴油机有2条线在新式的那里使用的大型机床也是老工人操作的,为什么就是因为老工人的工艺水平比新工人要好多了。至于你们在学校我估计你们还在学习STD80数控系统的硬件和控制原理吧???还有你说高级的加工是用手画的,我问你一个问题要采样一个昆氏曲面你要用多少个点???还有我说中国钳工世界第一是有原因我门国家的第一个卫星东方红,当时加工是我们没有高级的机器交工上面的精密螺丝,是一位老钳工没日没月用手做出了1000多个螺丝再从中挑出好的装上。2中国早期没有数控机床,要加工潜艇的推进桨无法加工出完美的阿基米德螺线,怎么做?又是钳工用手加工出靠模用仿行机床加工出来,难道我这样说他们错了吗?你可以去工厂看看在现在我们的设备不先进的条件下,还是靠钳工去加工那些一般机器无法加工的平面。我不知道你门老师是谁如果他的年纪够大的话,你可以去问我上面所说的话看看有没有错???还有我不知道你是几年级生,但是在现在的条件下,你认为用手画可以代替数控机床的数字运算吗?而且,向加工7叶推进桨的机床本身在加工时就是运算一个数学方程,进行加工。还有现代的机械加工已经开始脱离手工做业,一般是用计算机设计机械本体,用快速成型机加工出样品,进行实验,得到结果,修改,发到数控机床上加工,产品出厂,可以实现(FMS柔性制造单元)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无人化工厂,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上海纺织机械厂有一个这样的单元,你可以去问他门需要手工作业吗???而你说的走刀路径用手绘,那美国加工航天飞机所用的机器和刀具路径要几万人进行加工????而且现在的软件也没有你说的那么笨,等你学好了MASTERCAM再来和我说复杂曲面的加工。或者你学PRO-E也可以。那里有在你设定的毛胚上画出你所要求的零件图,再用刀具升成,再用计算机进行虚拟加工后升成NC加工文件,如果你们学校还在学习老式的加工方法的话,你可以把我上面的软件给你们老师教你们学习这门技术,在沿海地区这些软件都用的到。还有一点这里只是个论坛就是因为我们有相同想法才来到这里,我可以给你说在这里我熟知的几个教授也有ID在这里,我没有必要在这里撒谎,这对我没有什么好处,可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我的经历才使我重新回到了校园。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来。大家也可以讨论,我的邮箱和QQ已经发给你了,如果你是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希望和你多多交流取长补短,这是我这几年学到的。也欢迎论坛上的朋友指出错误。还有你们在学校学习的数控系统除了简单的编程以外,和现实社会的主要机床能力结构已经完全不同,随着虚拟机床,快速成型技术,钠米机器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已经打开了机器制造业新的大们,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电子工业,材料技术的落后,已经落后10~15年了,我不是危言耸听,你们看看国外的机器和我门的机器,就不难看出差距了。
(本文我很多看不懂,但是感觉钳工好象很重要,我想造机床至少要会点钳工吧——大师傅注)

[ Last edited by 大师傅 on 2005-2-4 at 21:12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5-2-6 19:31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啊
3
发表于 2005-2-6 23:24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怎么样,都是强贴
4
发表于 2005-2-6 23:50 | 只看该作者
给你们举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我原来是山东济南第一机床厂(90年前是全国八的罗汉之首)总工程师办公室的;在92年左右机床一厂生产的加工中心好像是80万左右人民币,用的油压(其实这是加工中心的核心技术)和电控部分是德国和日本的.当在工厂组装,检验合格后,卸下油压和电控设备,买到日本人民币30万多.
距离机床一厂最多800米有一个济南试验机厂,他们话近150万从日本进口一加工中心;93年国庆,这台加工中心坏了,机修的工程师都不敢修(还没有出保修期),又联系不到相关技术上有关进口的负责人,一个毕业一年多的哥们胆子大,就把外壳拆了,自己钻了进去,等他用手电一照,差点晕了,加工中心的导轨下线铸造的"中国济南第一机床总厂";
其中这个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跟上面两个哥们说的非常相似,我还专门到这个加工车间(济南机床一厂西八车间),好像能加工托盘的工人在近1万人的工厂里也没有几个人合格,在最后装配的时候都是车间主任亲自操刀的(在92年那个时候还讲究官本位,车间主任可是副处级的,副县长,哈哈),要用朱砂研磨,具体需要多少人工我不知道,反正干一个班也看不到他们有什么进展.
所以中国基础行业弱,不是弱在一点,而是弱在一个系统工程上,弱在责任感上.
我还在那个厂的西六车间(全国占有率最高的16车床的生产车间),工人调试完成后马上检验,不能动天车,如果天车一吊,精度就没有了.
这就是我国通用机床90年代的龙头--济南机床一厂的制造过程,其他的小厂就更不用说了.
5
发表于 2005-2-7 17:49 | 只看该作者
加工的机械精度不够。再就是干活混天。
6
发表于 2005-2-10 20:08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2-10 20:11 | 只看该作者
高精度的模具,材料工艺,嗣服系统。。。确实是制约中国车床前进的石头呀
8
发表于 2005-2-10 20:18 | 只看该作者
问一下楼主呀,帖子转的哪个论坛的呀,我也去看看给个连接,谢谢了
9
发表于 2005-2-11 16:3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模具论坛
10
发表于 2005-2-17 11:56 | 只看该作者
德国鬼子的机床真的好啊。但要加工出好的零件,还是要靠人。
11
发表于 2005-2-17 11:57 | 只看该作者
就像美国梦工厂的一位电脑动画总奸级的人物说的一样:“电脑不会做动画,是人会。”
12
发表于 2005-2-17 21:04 | 只看该作者
专家教授多如牛毛。高级技工如凤毛麟角。
13
发表于 2005-2-24 22:05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东西做不出来是因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太少啦。
靠人去达到精确制造是不现实的。
14
发表于 2012-4-22 20:25 | 只看该作者
池浅水浑养不住人才啊
15
发表于 2012-4-22 20:58 | 只看该作者
瞎扯蛋,最大的差距是软件,他们都用正版,我们都用盗版。所以他们研究数控的人都发了财,我们研究破解的发了财。

国人贪便宜,总有一天会吃亏的。
16
发表于 2012-4-22 21:3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对工人都不重视了

哎  都赶不上农民工了
17
发表于 2012-4-22 21:46 | 只看该作者
:em17: :em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