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236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室内机] 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系列(一) (科普-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0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份3000年前的古印度圣贤手稿,揭开了古印度飞行器的神秘面纱。从今天起,本博客将推出《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系列》,带你一起走近鲜为人知的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

--古印度圣贤玛赫西的飞行器手稿(上)
沈海军

1875年,印度南部的一座古庙宇坍塌,人们在庙宇角落里发现了一份破旧不堪的古梵语手稿《Vaimānika Shāstra》。经考证有人认为,这是一关于古印度航空航天技术的手稿,作者为3000年前印度的圣贤玛赫西。手稿中,不仅描述了古印度维曼拿(Vimana)飞行器的建造、飞行员的服装/饮食、飞行环境,甚至还包含了维曼拿的防雷击、隐身、抗阵风、远程监控、主动伪装和攻击武器等内容。
事实上,关于维曼拿,印度古籍《吠陀经》、梵文史诗《摩诃婆罗》等文献多有记载。2015年,在公开场合,印度总理莫迪还呼吁全世界航空专家一起来开展古印度维曼拿的研究,并宣称飞机最早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其中,他的一项很重要的依据就是这份著名的手稿《Vaimānika Shāstra》(本文简称为“手稿”或“玛赫西的手稿”)。
莫迪的言论受到了不少航空界人士及媒体的嘲讽,但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古印度的维曼拿飞行器却已经受到了来自包括美国NASA、印度航空学会、德国、英国等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一些科学家甚至还就此开展了研究。
需要提及的是,近期,同济大学沈海军团队也针对维曼拿开展了相应的工作:组织人员将玛赫西的手稿翻译成了中文版,对手稿进行了重新注解和点评;还对其中的若干维曼拿进行了CAD建模,并3D打印机打印出了相应的静态模型。
关于古印度的维曼拿飞行器,长期以来并未受到主流航空界人士的关注。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发现,国外只有极少数综合类刊物报道过维曼拿,而国内的主流刊物、报纸更是对此不屑一顾。笔者甚至在多种场合下和国内诸多航空界人士进行交流,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人对维曼拿飞行器闻所未闻,当然也包括玛赫西的手稿。
在本文中,笔者先后介绍了玛赫西手稿的来历、手稿的内容,以及维曼拿的演化历程;最后作为手稿中文版的翻译者,发表了一些自己个人的观点和亲身感受。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读者们对古印度飞行器及马赫西手稿的重视和兴趣。


一、玛赫西手稿的来历
相传3000多年前,总结古印度《犬陀经》及更早印度圣人的知识,印度圣贤玛赫西撰写了著名的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的梵文手稿《Vaimānika Shāstra》。公元十世纪(对应于中国的唐宋时期),一位名叫伯德哈南达的印度教徒对该手稿进行了梵文注解,使得生硬的古梵文内容变得易于世人理解。1875年,印度班加罗尔的一所印度古庙宇倒塌,一位名叫Subbaraya Sastry的婆罗门(地位很高的印度教徒)在坍塌的庙中发现了这份珍贵的手稿。
1910年,这位婆罗门遇见了某杂志的主编,该手稿的部分内容得以发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这位婆罗门和他的弟子对梵文手稿进行了系统整理,并请来画师按照手稿中的描述为手稿配了若干幅维曼拿飞行器的图纸,形成了现今维曼拿手稿梵文版的基本框架。
此后,印度搞独立运动,婆罗门被捕,该手稿被当局列为禁书。婆罗门死后,玛赫西手稿被他的女儿和助手保管。不过已开始在印度民间传播。二战前期,希特勒对古印度传说中的维曼拿发生了浓厚兴趣,指派考察队和科学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据说参照手稿还研发出了一些所谓的秘密飞行器。
1951年,印度迈索尔梵文研究院成立,举行揭幕仪式;所罗门的助手将玛赫西手稿在揭幕式上向观众展示。后来,迈索尔梵文研究院院长乔森索要了手稿,将其翻译成了英文,并于1973年出版了英文版的手稿。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在公开场合呼吁全世界航空科学家一起来研究玛赫西手稿中提及的古印度维曼拿飞行器。近些年,同济大学沈海军教授对该手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制作了若干手稿中的维曼拿飞行器模型,组织力量将手稿翻译成了中文版,并对手稿进行了研习。

二、玛赫西手稿的内容
笔者组织人员,对玛赫西的手稿《Vaimānika Shāstra》(1973年英文版)进行了中文翻译;亲自校对,并增加了新的注解。经过漫长的翻译,《Vaimānika Shāstra》手稿的内容框架逐渐明朗起来。
翻译后的手稿共六章,这和原稿引言中谈到的“手稿共分为8章100个主题”有出入,说明有两章内容已经遗失。
手稿中的第一章介绍了维曼拿名字的由来,即:因为它的速度和鸟儿一样快,所以它被命名为维曼拿。接着介绍了对操纵维曼拿的飞行员的培训,有类似于现代空军的飞行员培训,可以看出飞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章还介绍了飞行员的高科技制服以及飞行员的饮食,这和当今飞行员的培养类似,开创了飞行员训练以及各种后勤安排的先河。
第二章讲解了维曼拿飞行器的材料的组成,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工艺,可以看出古人在冶金以及不断探索发现新材料上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看出古印度人对材料的重视,和如今对飞行器的材料重视一样,我们应学习古印度人在飞行器材料方面探索不懈的精神,努力探索性能更加优良的材料。
第三章介绍了维曼拿飞行器各种各样的镜子,这些镜子有的可以规避风险,有的可以对敌方维曼拿进行攻击。第四章介绍了维曼拿的能源动力,维曼拿能够从太阳和其他外部获得能量,十分环保,并且有多种动力来源,提供充足的动力,可以看出古代印度人对动力的研究下足了功夫,并且在能源方面使用的太阳能对我们今天的太阳能飞机有很大的启示。
第五章是关键的一章,篇幅也很长,介绍了维曼拿飞行器的机械结构;维曼拿飞行器的设计十分复杂,各种机械和零部件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复杂的机械结构可以看出古代印度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想象能力,其中包含的复杂的力学知识,让我对古代印度科技水平刮目相看。
第六章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维曼拿飞行器,不同种类的维曼拿飞行器类似于我们现今飞机同一系列飞机有不同的型号。
总之,这部手稿所描绘的细节之多,已经远远超过了现代常人的想象。

三、维曼拿的演化历程
玛赫西的手稿中对维曼拿的演化进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该介绍充满了神话色彩。以下是根据手稿整理的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的演化历程。
关于宇宙的演化,古印度“婆罗门教”将其分为四个世代,即四个Yuga。第一个世代为Krita 世代,包含1,728,000年;第二个世代为Thretaa世代,有1,296,000年;第三个为Dwaapara世代,有864,000年。第四个Kali世代,即我们当下所处的世代,有432,000年; 该世代起始于公元前3,102年。在漫长的世代轮回中,维曼拿曾出现过三大类型。
在第一世代,以达摩祖师为首的圣人有四足,他们至高无上,善良、有学问,受人膜拜,拥有超感官。所以达摩等人是可以自由飞的,无需借助飞行器。
第一、第二世代交替期时,达摩脚跛、衰老,逐渐变得笨拙了。受到达摩凋敝的影响,人们失去了以风速飞行的能力。达摩祖师去世后,他的弟子大天感觉到这一点,于是转世来到人间,带领受膏者给众生传授吠陀真理。那些深入领会吠陀教义的人被称为”先知”。他们的知识境界达到了巅峰,熟练掌握了吠陀教义;创造了新的符合吠陀的真理、道德规范、印度史诗、仪式手册,艺术和科学论文等,同时也创造出了物理和材料科学;更有甚者,为了能够在天空中穿行,他们还发明了制造维曼拿斯的技艺。譬如,在古印度“吠陀经”中,就有至少六段关于古代先知制造维曼拿斯的论述。
在世代变迁中,共先后出现了三大类不同类型的维曼拿,它们对应于后三个世代,分别为maantrika,taantrika和kritaka维曼拿。
在第二世代,由于人们擅长咒语或有感染力的圣歌,因此,该世代出现的maantrika维曼拿斯是通过mantra(咒语)知识而产生的,它的驾驶主要靠念mantra咒语来操控。在第三世代,人们已经发展了更为高级的tantra知识,即向一般大众宣扬本教真理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的教义,出现了通过tantra知识来制造的taantrika维曼拿;此时的taantrika维曼拿操控也变得较为复杂,它依靠一套相对复杂tantras教义来驱使。到了第四世代,人们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于是出现了更为先进的kritaka维曼拿。
总结一下手稿中关于维曼拿的演化:第一世代不存在维曼拿,因为达摩等人本身就可以飞;第二世代的maantrika维曼拿靠念mantra咒语来操控;第三世代的taantrika型维曼拿靠较为复杂的tantras教义来驱使;第四世代(现今世代)的kritaka维曼拿全靠手工打造,由飞行员人工驾驶,且飞行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操作要领。
值得注意的是,据手稿介绍,三类维曼拿除了驾驭方法的差异外,在飞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也有所差异,譬如,手稿中谈到:“maantrika和taantrika 维曼拿斯之间没有本质区别。然而,taantrika 维曼拿独特的地方在于,它能在天地交界处自如出入。”

四、手稿译后感
手稿《VaimānikaShāstra》由婆罗门Subbaraya Sastry整理,小说家、梵文学者、历史学家乔森翻译、编辑、整理的一本关于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的介绍与说明的文献。作为该手稿中文版的译者,通观本书,我们不禁为古印度先民独特的想象所折服。在同时期,中国等其他古代文明对于天空的征途尚处于蒙昧向往或者借用风筝等相对初级的飞行器具进行探索的阶段,古印度就已经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应用维曼拿飞行器征服天空的言论。在该言论中,不仅贯彻着飞行器总体设计的诸多环节,即飞行器各个机械装置的功能明确、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都有较详尽的介绍,甚至对于飞行员的衣着、饮食等都有详细的描述,此外,维曼拿飞行器的一些战略设备,比如远程监控、主动伪装和攻击武器等,至今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古印度人劳动和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对于维曼拿飞行器的设计也不可或缺。在手稿第二章关于制造飞行器金属的冶炼方面,他们对坩埚、冶炼炉等不同容器的选择与现代冶金学不谋而合。此外,在整个飞行器的制作过程中,材料除特有的化学物质、晶体外,大部分物质则来源于植物、动物等自然中存在的原料。在材料表征与测试方法相对欠缺的古代,能做如此选择,自然来源于劳动人民对于整个自然界长久的接触与认知。
尽管如此,纵然古印度先民思维天马行空、经验丰富广博,以现代科学对于飞行器的研究和理解,手稿中维曼拿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还存在大量可疑之处,譬如手稿中并没有任何关于航空理论的阐释,更不必说反重力装置了。本手稿中很多材料的制作与其说金属冶炼制造,倒更不如说是中世纪西方世界的炼金术。
总的来说,本手稿对于研究古印度文明、飞行器发展历史等相关学术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文献资料的翻译整理将我们聚焦于远古时期的印度文明,让人们不由得反思古代文明的实现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Vymaanika Shaastra》为参考,希望可以为日后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发展方向。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 Shastry, Subbaraya; Josyer, G. R. (1973). VymaanikaShaastra - Aeronautics by Maharshi Bharadwaaja. Mysore: CoronationPress.
[2] Childress, David Hatcher (1991). VimanaAircraft of Ancient India. Adventures Unlimited Press. ISBN 0-932813-12-7.
[3]Kanjilal, Dileep Kumar (1985). Vimana in AncientIndia : Aeroplanes Or Flying Machines in Ancient India. Sanskrit PustakBhandar.
[4]Mukunda, H. S.; Deshpande, S. M.; Nagendra, H. R.;Prabhu, A. & Govindraju, S. P. (1974). "Acritical study of the work "Vyamanika Shastra""(PDF). ScientificOpinion: 5–12. Retrieved 2007-09-03.
[5]Parivrajaka, Swami Brahmamuni (1959). Brihad VimanaShastra. New Delhi: Sarvadeshik Arya Pratinidhi Sabha, Dayanand Bhavan.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8-2-2 11:05 | 只看该作者
原谅我没看完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3
发表于 2018-2-2 11:10 | 只看该作者
先不讨论如神般能飞的达摩为何也会脚跛衰老;也不要纠结大弟子转世来到人间后,达摩转世去了哪里;更不要质疑靠河流孕育的文明会不会先发明船只类航行器;绝不要猜测出没在天地交际出的航行器,只是因为圆的地球才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我只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买到遥控维曼拿玩!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4
发表于 2018-2-2 20: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求求你别秀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09:07 | 只看该作者
xlla 发表于 2018-2-2 11:10
先不讨论如神般能飞的达摩为何也会脚跛衰老;也不要纠结大弟子转世来到人间后,达摩转世去了哪里;更不要质 ...

DIY一个维曼拿外形的遥控四轴,应该很容易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