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集结号AERO 于 2018-12-25 14:03 编辑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为大家讲解了电热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相信各位模友对“什么是电热发动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笔者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电热发动机的原理与构造。
2行程发动机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依靠活塞的一个往复动作,就完成了各项繁杂的工作,各行程中的各种工作相互重叠,环环紧扣。在机匣前部安装了汽化器,能够将燃料与空气相混合变成混合气。混合气通过在曲轴上加工的孔被导入到发动机内部。 前部的孔与曲轴上的开口相对应,曲轴旋转时会使孔打开或者关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轴式旋转阀”方式。
2行程发动机构造
当活塞由下止点上升时,机匣内产生负压,汽化器中的混合气会通过曲轴流入内部。排气及吸气口关闭,燃烧室内的混合气被压缩,活塞到达上止点附近时混合气开始燃烧,膨胀的气体会将活塞推向下方。随着活塞的下降,机匣内的压力上升,内部填充的混合气通过旁通进入燃烧室。
活塞进一步下降,排气口打开,向外部排出燃烧的气体,从比它开得稍晚的吸气口中吹出新的混合气,帮助燃烧的气体排出(这个作用叫做扫气)。活塞达到下止点,排气与吸气口全开,燃烧室中充填了新的混合气,如此一连串的动作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2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对于2行程发动机,虽然认为其效率低下的大有人在(这里说的效率是指输出与消耗的燃料之比),但是构造简单、重量轻、活塞的一个往复就完成了整个燃烧过程,相对于排气量来说(发动机的大小)输出大,也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4行程发动机和2行程发动机相比,材质几乎完全相同。与2行程发动机汽缸头上只有热火头不同,4行程发动机汽缸头上有吸气及排气的汽门和加工出来的吸气排气通路。当各个汽门打开时,由汽门摇臂按下汽门打开相应通路。汽化器与吸气导管相连,消声器与排气导管相连,与2行程相比,头部的特征有很大差别。
4行程发动机构造
活塞下降,吸气汽门处于“开”的状态,燃烧室内流入混合气。经过下止点开始上升时,吸气汽门关闭,燃烧室内处于密闭状态,混合气压缩。 活塞上升到上止点附近,点火塞点火,混合气开始燃烧,膨胀的燃烧气体将活塞向下推(只在这个行程才产生有效动力)。
活塞通过下止点转为上升,排气汽门开,将膨胀完成后的燃烧气体排出,这样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在此期间曲轴旋转两圈。
4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与2行程相比,4行程的构造和动作都要复杂,各个行程的工作独立,没有重叠,燃料利用率较好。转动两圈才有一个燃烧行程,燃烧气体的能量利用充分,排气声音小,解决了突出的噪声问题,这是它的一大优点。 发动机产生的功率用转速x扭矩表示。当排气量相当时,转速高的2行程发动机功率要大,而旋转螺旋桨的扭矩(旋转力)几乎与排气量成正比,因此排气量大的4行程发动机较适合大尺寸的螺旋桨(这只是单就4行程的扭矩而言。当排气量相同时,还是爆发次数多的2行程的扭矩大)。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2行程、4行程电热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的详细介绍,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电热发动机基础知识第3篇《汽化器的构造与基本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