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7-7-24 16:57 编辑
我是一个干了几十年线操纵模型飞机的老航模,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天津市少年宫就开始飞线操纵特技了。59年底北 京航空学院航模队到天津表演,我就亲眼目睹了当时第一届全运会线操纵特技冠军,现北航教授盛焕鸣老师精彩的飞行表演。当天晚上参加表演的所有项目的运动员(大部分都是第一届全运会的冠军)分别在天津市青年宫与航模爱好者会面,并进行了分项目的讲座,当时听盛焕鸣老师讲课的人数不多,因为线操纵特技在当时也算是高级项目了,我是天津市少年宫唯一的代表,那时候我还不足13岁,从此便与线操纵特技结下了终生的缘分。 2006年9月,我获得了赴美的签证,开始了旅美的生活。过去曾随国家队去过东欧、苏联、日本比赛,没有去过美国,这次旅美的一项心愿就是想深入了解一下美国的航模。这个线操纵模型的创始国家,现在是怎样开展这项活动的,并且想亲身参与他们的活动和比赛。今年的6月2日、3日我如愿参加了一场在洛杉矶举行的线操纵模型的比赛,在此我把自己的感受介绍给朋友们。我觉得我们中 国应当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应该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深思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将线操纵这个项目在中 国搞火起来。 美国是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发明和发展最早的国家,据说第一架线操纵模型飞机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发明的,到了三十年代在全国就有较普遍的开展,当时小内燃机的效率比较低(电点火式发动机)所以完成复杂的特技动作比较困难,直至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初,发明了压燃式和电热式发动机后,线操纵模型飞机的飞行动作才有了质的发展。美国直到现在依然保留了1952年所制定的老规则的比赛。即中 国在1958年全国分区赛和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时使用的规则。有单过顶;单独的进入倒飞和改出;连续5个正、倒筋斗;连续3个水平8字、垂直8字和头顶8字;双过顶等。参加这项比赛的有很多还是当年的老选手,使用当年的老模型或新做的老式模型参赛。如今这些年近六旬的老选手比赛时依然风采翩翩,我想中 国有很多这样的老选手,他们对航模的感情是终生不变的,为什么不可以出来参加盛会,以展示当年的风采。这样可以给予年轻的选手鼓励和鞭策,使他们真心热爱这个项目,使之得以更好的传承。 另外他们还设立了一项经典模型的比赛。所谓经典模型,就是美国以往的名机的比赛。如"NOBELL"是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名机,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当然现在有工厂生产,但也有自己仿制的,因为它出色的性能现在仍有很多人使用,当然还有其他的机型的模型,都来参加经典模型的比赛,这里和大家指出,凡自己制作的模型有20分外观的评定,一会再具体说明。我想从以上两个项目的设制,就可以体现美国是如何重视传统和经典的文化,这就使得线操纵这门较为古典的航模项目依然被认可,依然有魅力。参加比赛的选手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是AMA的会员(即美国航空模型协会的会员)就有资格参加在全国各地举行的任何项目的比赛。并且免费在美国各地任何属于AMA的场地里进行飞行训练。年费里还包括保险费。美国各地都有很多飞行场地,每个飞行场地中都设有多块线操纵特技场地、还有标准的竞速模型场地、空战场地以及航母定点着陆场地等。还有较大面积的遥控模型飞行场地。近二十年来,遥控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有很多人转向飞遥控模型,但其中很多人仍然对线操纵模型情有独钟,当他们回过头来,重新拿起线操纵模型的手柄时,仍然会产生一种不同于飞遥控模型的愉悦。所以线操纵模型项目在美国依然保持着相当的人气。 参加这次比赛的几十名选手,他们很多都是开着车从其他州赶来的,这样他们即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周末,又能展示自己的飞行技术。他们中间有很多是飞了三、四十年的老将。他们在模型的设计制作和飞行方面有很多独特见解。从模型的外观、工艺上下了不少工夫。有的制成像真机形式的、有的保持了古老模型的形式,塗装成个人喜欢的色彩和风格。他们很愿意将自己的设计、个人见解告诉别人,他们在一起经常在交流。可惜我英语不好,只能从比划中了解他们的意思。还有俄罗斯移民过去的运动员,一看便知他们经过专业训练,飞得很有功底。还有的美国人买的俄罗斯制作的模型,飞行的水平也相当不错。 但是不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模型就没有资格参加20分满分的外观评定,而且每个参赛选手可投票选你最喜欢的模型。这让我想起92年在上海的全国赛中,我们也搞过这样的外观评判。在这次洛杉矶比赛前,由裁判员们对每架飞机进行仔细审查,主要是看制作工艺。我看他们在仔细端详每一个部分,看表面的平整度,用手去摸漆面的光洁度,总之可以看出裁判员认真负责的态度。我觉得这样比赛是为了鼓励大家来制作新的、外观更美的模型。这点对这个项目的发展很有必要。我国在第一届全运会时也有外观分的评定,当时是50分。我觉得咱们国内的比赛也该恢复这一制度了,否则每年的比赛,新模型出现的太少了。我的模型在这次在美国比赛中评了18分外观分。 在这次比赛中,还设了初级组的比赛和中级组的比赛。如果你是初学者第一次参加线操纵模型的比赛,不管你年长与年少,均可参加初级组的比赛。如今国际级比赛动作中,可以选择你会的部分动作参赛。如果你能够基本完成全套动作,就能参加中级组的比赛。此外还设立了40级以下的片身模型的比赛。每人在一次比赛中,可以参加多种项目的比赛(即我们说的兼项)。但如果你在以往的比赛中取得450分以上的成绩(即中 国4500分以上的成绩)就不能参加中级以下的比赛。就必须参加专家级的特技飞行(Expert Aerobatics)的比赛,即国际级F2B的特技飞行比赛。当我报名时,裁判问我你过去曾飞过多少分,我说5800分左右时,说我只能报这个项目的比赛了。 我赴美前赶制了一架“FEITIAN”28号机,机身的拆卸结构上与以往有所改变,这样箱子可以做的更小,便于携带。采用SAITO-56四冲程发动机,飞行重量约1700克。在国内仅试飞了3-4个起落,到美国比赛前试飞了两个起落。 6月3日便上场比赛了。这里每个项目的比赛仅比两轮,取一轮最高成绩,比赛比较随意,当你起飞后觉得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可以向裁判作一个手势,说明这轮成绩不算,一会可以再重飞 (就是我们说的一次试飞)。但只要平飞后开始动作了,就不能再重飞了。 我第一轮是排在最后飞的,当时已过中午了。由于我对四冲程发动机使用时间较短,申请起飞后一敲发动机倒转,温车再起动就困难了,我想等一会儿再重新起动,裁判误认为我这轮不飞了,便去吃午餐了,我想这下完了。但是我又想,反正我是来参与一下,亲身体验一下人家的比赛就是了。我趁裁判用午餐休息的时间起动发动机飞了一个起落,信心十足的展示了这架模型的风姿。 下午第二轮的进场顺序我是第一个上场,这次发动机顺利的起动了,模型滑跑徐徐离地,发动机工作状态非常好,飞行速度在4.75秒/圈,模型也发挥出它的最佳操纵性能,每个动作的开角以及底边和转角都很准确,我比较满意地完成了全套动作的飞行。 这次参加比赛本意是想体验一下美国式的比赛,并没有想到能拿成绩。但在比赛后的发奖仪式上美国人竟然将这个最高奖项的第一名的奖牌发给了我这个第一次在这里亮相的中 国人,而那么多的美国老将都没有得到,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很多蓝眼睛黄头发的美国人纷纷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表示祝贺,还跟我合影留念。当时我的激动和兴奋心情难以言表,我多年的心愿得到满足的同时,疲劳和病痛的折磨在那一刹那好像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比赛后引发了我一连串的联想和自问。我在国内是国家级荣誉裁判,担任了多年的裁判工作。如果这场比赛在中 国举行、如果有一个外国人或生面孔的新人来比赛,你能给他最高分吗? 回想起国内的比赛使我有所触动。比赛的排名顺序总是和赛前的预料相同,原来的第二很难拿到第一,第三很难拿到第二,那么新人什么时候才能上来呢? 我想一是新人应该发奋向上,二是裁判员应该站在绝对公证的角度上来进行评判。这样才会使这个项目得到更多的人气、才会有更多的新人来加入、才会使这个项目得以更好的发展。如果没有新人的加入,不及时采用新的技术,对这个项目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不发展就意味着要落后。 我国自1958年第一次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全国分区赛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忆以往的比赛,运动员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赛后进行经验交流会是非常必要的。大家相互介绍经验、训练方法。比赛大会设资料组,专门将优秀模型的图纸、技术数据、论文总结起来,并且在“航模爱好者”、“航空模型技术资料”等刊物上发表。这样运动员们可以通过资料互相取长补短,技术上得到了彼此的借鉴,尤其对于年轻的新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得更快。然而近些年的比赛缺乏了这方面的交流。当然目前我国航模整体情况与以前有所不同。 通过与美国人接触,我觉得他们愿意表现自己,把自己的东西展示给别人看、把自己的设计思路介绍给别人、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总之他们很坦诚、乐于助人,好的东西他们会不加掩饰地一直称赞,向你来学习。当你飞出好成绩时他们会诚心地向你祝贺。尽管线操纵模型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经典项目,但美国人近些年一直在追求着创新,例如前几年用多发动机像真机来飞这套动作,使大家感觉耳目一新。上届美国老将亨特第一次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的模型参加世锦赛。 回想起我们中 国的线操纵特技项目从80年代起,不断地在世界锦标赛中取得中 国航模史上最辉煌的成绩。这也是我国几代运动员不断努力学习、创新、刻苦训练努力奋斗才结出这丰硕的成果。例如中 国人的模型结构设计,经历了几代人的改进,达到目前最高的比例强度;中 国的模型无论从外型上和结构上,在世界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80年代我国运动员发明了收放起落架;为了参加比赛携带方便,我国运动员很早就采用了拆卸式模型;而且很早就成功地使用四行程发动机、还有像真机和双翼机等。这都是我国运动员的创新精神的结晶。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创新,不断地吸取国内外技术上的精华,就会有新的提高。另外我们应该在飞行动作难度的创新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改进我们的比赛内容和组织办法,来获得广大的人气。只有更多的人踊跃参与,才会有更多更新的东西出来,使这个古老的经典航模项目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王书人 2007年9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