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体,是指正在行动的对象,例如行走或奔跑的人,驰过的车辆,体育比赛和舞蹈等等。动体的基本拍摄方法,通常是使动作凝固在画面上,呈现出清晰的影像。因此,拍摄动体的关键,取决于所用的快门速度,只有使用足够快的快门速度,才能将动态凝固成静态。
拍摄动体需用快门速度的高低,随动体动作的速度和拍摄角度的不同而定,若能掌握下列关系,一般不会出现失误。
动体的速度各种动体的行动速度有快有慢,如奔跑的人比步行的快,行驰的汽车比奔跑的人快等等。摄影时,要根据动体行动速度的快慢而决定快门速度,动作越快,快门速度也要越高。
动体的距离动体距离照相越近,需要使用的快门速度越高;反之,距离越远,速度越低,例如,飞机本身的飞行速度,比汽车要高得多,但拍摄正在天空飞行的飞机,比拍摄地面行驰的汽车所需快门要低。
动体与镜头的角度动体与照相机平行,从镜头前横向而过,与镜头主轴成90度角时,显示的动作越快,所需快门速度越高;角度越小,显示的动作越慢,所需快门速度也越低;对着镜头迎面而来的动作,显示的动作最慢。同样速度的动体,前者和后者,所需快门速度约相差4级。
【低返焦距拍摄同一动体,所用镜头焦距越长,所需快门速度越高。焦距每长一倍,快门速度也要提高一档。
实际上,动体动作速度和距离、角度的关系,和站在照相机前观看动体动作的视觉印象是一致的。如人们在近距离观看平行经过的动体,势必比远距离观看感到快,比观看迎面而来的动体感到更快。因此,在决定快门速度时,只要凭视觉就够了。
一般,于8米左右拍摄平行而过的步行的人,快门速度约1/250秒,同样距离拍摄快速而过的汽车,则需1/2000秒。距离每增加一倍,快门速度可降低一倍;拍摄角度每减少45度,快门速度也可相应减慢一档。如果快门速度过慢,动体将不能清晰地凝固在画面上。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