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26 发表于 2013-12-27 09:32 不止是图传,貌似 802.11 ac 也开始进军5ghz频段, 低频段都被军,方,政。府 垄断着,民众只能用高频段的业余业务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学习了 |
折腾哇哈哈 |
好高端的样子 |
顶一下 |
求淘宝地址!!!! |
本帖最后由 pt-26 于 2013-12-27 10:05 编辑 因工作的缘故,对高频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一直在关注着。参考一些文献和老前辈们交流和亲身的一些经历中不断总结出一些定性的结论。也与医学院的导师咨询过,他们说: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就是一种药物对人的作用和伤害,可能因个体差异,反应二极,要做好几期临床;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肯定有,要具体量化很难用数学公式表达,只有长期观察统计,国内鲜有人做这方面临床。 电磁波的极化方向改变对生物体不同影响没有注意有何变化,一是移动通讯(含图像传输)都是垂直极化多,广播电视等使用水平极化;二是电磁波经过折射反射,极化方向会发射改变,只有达到一定功率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影响较大,距离基站一定距离后,电磁波场强***衰减,而接收和发射的极化不同,只在弱信号时(通讯的极限距离)反应明显。 电磁波对DNA的影响是近二十年才观察的事情,老一辈的都教导我们在经过微波照射(定向天线前段)哪怕是小功率(信号发生器只输出10mW以下)很短的时间,一定不要生育,要间隔3个月以上(精子生成时间周期),最好6个月,否则会影响后代的质量,并且生女孩的概率高,这都是他们长期观察周边同事的工作生活情况后得出的结论,年轻人如果要孩子,都要调离岗位一段时间。 对蛋白质变性的情况,只是与电力系统的人交流关于变电站周边的工频电场磁场对人体的伤害和影响谈过类似的问题,反应是容易得白血病和脑部神经发育受影响,所以,高压变电站周围一定范围内,人是不适宜居住的。再就是文献中少提及的慢性咽炎,从亲身工作中发现有影响,文献中只看过一次提及,但我非常敏感,进机房马上咽部不舒服,有时候甚至开玩笑,多信道(集群系统Tunking system,最多可达20信道,每个90W发射功率,功率合成合路器输出后,近千瓦的输出到天线端)部分发射机、功放故障(驻波大,都反射回来了)都能“感觉”到;头晕、失眠是常有的,眼睛更是不行了。 所以,生活中和遥控器的选用,我尽量使用40MHz和72MHz,2.4G等微波段能回避当然好,FPV图像传输我一直没敢玩,20多年前我就负责过350MHz频段的调频模拟图像传输(8W、15W、25W),移动、固定发射接收,个中的厉害和酸甜苦辣都知道。这辈子30多年就干了超短波移动通讯(150MHz、220MHz、350MHz、400MHz、450MHz、800MHz、1.2GHz、2.4G)的话音、数据、图像传输。 对于爱好者用的图像传输是有些想法,可以交流,但限于产品选择和造价问题,一直没有成形,移动通讯一定要去多看世界各地各厂商的通讯展览会,北 京每二年一次,但现在大都是电信的公众通讯产品多,美国的展览会也看过几次,有些新奇东西可以找到,但要懂这一行,会组合才行,这个以后有机会再交流。 |
淘宝没搜到 |
目测一楼图至少晒了五样东西(依价值顺序排列): 1) 相机——确切讲是镜头,虽然根本没在画面出现。。 2) 14SG,,,,,,,虽然只作为背景。。 3) Hyperion 充,,,,配角而已。 4) ImmersionRC 图传,本贴主题只能排第四。 5) FatShark蘑菇头,,,最便宜,却来了多张特写。。。 |
嗯。我想您提出“无知者无畏”也是出于对模友兄弟们的爱惜,感谢提醒。 角膜组织易受影响是因为水含量极高(90%+),因而易于被短波长电磁波加热(微波炉原理),而且角膜内富有痛感神经而缺乏热感能力,因而容易不知不觉间受到伤害。 其实我更好奇的是,除了致热效应之外(或许有人理解为热敷理疗呢),微波的致蛋白质变性 和 致DNA突变 方面可能是对生物体更具长远威胁的伤害。兄有否这方面的资料提供拜读下? 继续好奇,同样功率和距离下,不同极化方式对生物体的影响有差异吗? |
神物 木有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