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KYHOBBY-小昇 于 2013-5-28 09:51 编辑 请稍安勿躁,即将上市 E720的设计兼顾的层面比较多,还有考虑到3C的设计 E700则是完全100%为电动无副翼而设定哦 以下视频供参考哦,NICK大神制作的飞行短片,来介绍E700的哦 ]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几位哥们说得太专业了,完全云里雾里呀. |
即时舵臂断裂,力已经传递到舵机的齿轮,和电位器输出轴上了。 直推结构在受到巨大外力时(比如炸鸡),由于力矩不平衡,舵机齿轮,电位器,轴承都要承担直接的横向外力,同时还要承担该力附带的扭矩。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能把电位器输出轴炸弯,舵机上盖炸裂,炸出虚位的原因。。。 即使在日常使用时,舵机齿轮,电位器,轴承也要承担横向力和扭矩。特别是单轴承的舵机,直推式设计对其电位器和轴承的磨损更加严重。 反观双推式,由于力矩相等,横向作用力几乎被抵消(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舵机内部的齿轮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横向力)。在发生炸鸡的 情况下,轴承,电位均不会受到毁灭性冲击。 即使在舵机扫齿后,舵机也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通过更换齿轮而修复。 双推式当然也有缺点,多出来的连杆,球头,控制臂都是多余的重量。(谁见过450用双推的??? 据我所知,只有变态的HIROBO Embla的升降舵是双推。。) 两级传动,阻力稍大。零件多,安装多花两分钟。 厂家的生产成本高(说白了就是双推的直升机贵) 还有就是跟不上潮流(这是最荒唐的,但也是缺点。。。) 以上为本人拙见。。 |
陀螺仪用的哪个 |
我支持雷虎的做法 |
本帖最后由 SKYHOBBY-小昇 于 2013-5-19 22:25 编辑 可能是您对E720开始后续的机型不是很了解,那么就由我小昇给您卖回瓜 1.E700\E720\E820系列开始,都是采用面调整一体化成型的固定长度连杆, 为了您调整方便 2.E700\E720\E820系列开始,都是采用了免调整中立点设定, 为了您调整方便 3.E700\E720\E820系列开始,都是采用了一体化伺服机舵盘, 为了您调整方便 4.E700\E720\E820系列开始,都是采用定制镀镍高强度螺丝,不会生锈 为了您维护方便 以上是这个系列的“大众脸”设计,还有很多细节要靠您来慢慢品味了,以上的几点跟后续没有写出来的细节的每一点, 如果像您说的那样,追逐时下流行,那以上每一点都不符合,也不符合节约成本规律,都是往贵了去的 那您又会说,那贵丫,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不够是摊平在消费者身上了? 如果您细心的话,可以对比一下价格,和从开发层面考量,是否真的就那么不可理解 那是那句老话,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了,最终还是看您的选择跟喜好了, 我也是希望厂家能做些时下流行的东西出来,而不死板的坚持某些东西,从成本考量还有多方面考量,都有好处 感谢您,祝愉快 PS:就如大家很喜欢的大桨夹摇臂直供,也就是大家说的DFC啊什么的,这个例子就是很好的双刃剑杰出代表了 |
本帖最后由 Hawk208 于 2013-5-19 15:34 编辑 好的設計和Cut Cost都分不清。。。 少一根拉杆能省不少的成本,難道雷虎是SB?? 使用直拉式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直拉式一台飛機少用6跟鋼絲,少用3個推拉臂,少開三個精確定位孔,少用三顆優質軸承。這些都是錢啊老大!! 1000套,10000套能省多少錢?? 自已看看早期Jason設計的YT是不是用雙推拉? 現在的YT飛機基本上是節約成本到極致的廠家,直拉設計當然是首選。(YT和雷虎根本沒得比) 像90級這樣的飛機,你自己可以算算起飛重量有多大。 飛機得升力有一部分依靠螺旋槳的轉速,其螺距完全由舵機承擔。 直拉是舵機不僅承擔扭矩,還承擔橫向拉力。 只有雙推拉設計才能保證舵機不承擔橫向力,有效提高舵機使用壽命,操作精准度和墜毀生存率。 雷虎的設計根本不是YT,GAUI這種消費級機型能比的。 如果都一樣,爲什麽要買雷虎? PS: 你完全可以選擇符合你要求的飛機,YT,GAUI,LOGO。用你的錢包投票。沒有必要要求唯一提供雙推拉舵機設計的雷虎改變獨特的設計。只要雷虎延續其優秀的設計和製造質量,我的下一架飛機任然會是雷虎。 |
╭══╮ ┌═════════┐ ╭╯新人帮顶║═ ║╰来拿分的╮ ║ ╰⊙==⊙╯ └══⊙====═⊙══~.. |
真漂亮啊,雷虎的东西就是好,不知道最终价格是多少 |
旋翼头能来张近照吗,结构看似与众不同! |
斜伞尺,有亮点 |
清凉的机机,期待着视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