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贴于2010年2月26日作出更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关键OSD设备的选型上我认为已经获得重大突破,估算结果是:地面上使用稍微大点的平板天线作接收,即能获得HD品质以上的高清晰OSD视频。
1)关于机载OSD设备基本选型要求参见6楼说明
2)设备参数资料补充见51楼
3)关于此OSD设备能否达到30KM以上的传输距离估算,参见58楼。我的演算结果是189KM
饭一口一口地吃,我们这个公开试验项目需要一个由“无知便无畏”转变到“有知便有畏”的过程,最后企望能“有知也无畏”。希望坛子里对平流层OSD感兴趣的玩家,继续集中火力,解决38楼所述的“有知”问题。每一个建议包括反驳意见,都非常有意,它至少能提醒哪些东西是我们“无知”的。
请大家猛烈敲击键盘和鼠标,发现和寻找问题及答 案!
——————————————————————————
虎年虎啸----集思广益之DIY平流层太空定高定位跨洋OSD(定期更新贴)
关于这个试验,我想先说几句“废话”:(原未修改主贴转即下方)
原来的贴子主题是《太空定高定位跨洋OSD飞行设想,目前已解决5万赞助资金》,之所以修改成现在的标题,原因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5万赞助资金只是意向而已,况且目前尚存在众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心里感觉没底,别人真给了,也不见得敢要。
2)这个试验不是简单地重复多年前,老外几个高中生简单而巧妙的探空气球试验,而是定高定位气球及信息传输技术,技术含量要多N倍。
3)如果谁想简单重复上述这个试验,可以直接移步到本主贴下半部分的简单介绍,投资在1000元以内,且机载设备比原试验还可以少一台。
4)新标题加上了虎年虎啸,主要是中 国人的仪头,先吼两声再说,但肉还没吃到嘴里。集思广益,大概的意思是本试验最后是否实施,和能否在5imx或其他渠道落实到气象及信息传输技术方面的合作朋友,存在“必要条件”的关系。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两方面的技术,我不熟悉。换句话说,如果国内有这方面合适的组合团队,也有详细实施可行方案的,我可以转告赞助单位及个人的联系方式。
本“转告”原则同样适合于redant2006发起的《[召集帖] 氢气球太空AP!组太空观摩团》贴及其他类似贴,前提是发起人必须提交完整的可行性试验方案和投资预算,以供审查。5,000元不算多,况且现在就已经有意向5万,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态度和负责的问题。我不认为瞎几B搞最后也没个可复查机会可能的话,赞助人还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最起码得留下“项目”翻身和持续发展的机会,不要把自个的路全堵死。
我之所以跟了redant2006的原贴,主要是我很欣赏发起人的勇气如果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墟头的话;况且这个构想还和我不谋而合;但我又并未继续跟贴讨论,而在5imx里“另辟山头”,主要原因是觉得提案者没能给出比较完整的初步方案,仅仅只是一个设想或“玩一下”而已,这和我的底线是相左的。问了气球技术负责人是谁,也没能答复。
所谓天上飞机飞,功夫全在地面上。20-30KM的高空环境,和地面跑那么几十分钟,那完全是两码事。实际上,平流层的顶部,高度仅次于火 箭和卫星,勇敢和莽撞,尺步之遥。
就算那几个老外高中生的“简单试验”,事先也是经过大量的演算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难道你想从头再来么?这种谨慎的处理方法实际上也才能称为“科学”,这可以从他们的英文官方网站报道中看出,背后并不排除有专业人员和机构的支持包括指导老师。实际上,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直到今天,他们也没将气球的准确构造和来源公布出来(或者是我没查到?),难道说这涉及“机密”或别人不会直接去找专门的气象用气球生产商么?里面一定是有原因的。
如果仓促行事,能成功当然好但基本纯属偶然,结果无非是过过眼瘾网络上增加了几张太空照片“它是我们拍的”而已。如果目的仅是这个,还不如到天文方面的论坛去讨论这个问题更恰当些。所以如果想在RC里搞,必须OSD这是最基本的。仓促行事的大部分结果我估计是:气球不到3-5KM高度就炸了,或者在越过对流层顶端的时候,设备全部失效,从此鸟无音讯[email=!@#$]!@#$[/email]#
贴子标题加上集思广益更合适本实验的实际情况,因为它是一个公开的试验,需要一个集体的智慧,希望大家都把个人意见集中发表在这,而不是另立山头。我不认为一个Q群那怕是1,000人的超级群,可讨论性会大于一个论坛。
整个试验里面的要素只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随时更改,最后才定下来。换句话说,我在这最多只算个牵头或“万金油”而已,哪天我没兴趣了,但东西还在,整个计划不会因为某个参与者的个人原因左右,仍然能继续实施及完善下去。
有人会问,你不就是平流层问题及传输问题没落实么?可以问气象局和专门的公司呀。很好,关键是我身边没这方面的朋友,所以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最好朋友圈里有神7的设计参与人员。
我不去问专门的单位和个人还主要感觉“这样作有意思么?”这是一个DIY而不是局限于为完成某件事而完成。况且现代民间的力量已经不可忽视,包括“大乌鸦”在内的众多战术侦察机,其设计到构造多得益于国外民间RC玩家的智慧;美军另一款不显山露水的小型无人机则更甚,叫什么名字我忘了谁补充下,90%设计理念取自民间RC玩家,100%机载设备购买于超市,还不照样把对手干得嗷嗷叫?
我们的5imx团队力量有这个能力么?
说到集思广益,我想到了“匪兵甲”的那个《用飞行摇杆替换遥控器来驾驶飞机,声卡输出,X52+DSX7测试成功》。这个贴子我从头到尾仔细拜读了几回,如果再完善PCM/SPCM及失控保护功能,它完全可以成为全世界RC群里为数不多源自China的软件,最起码能为5imX在全球范围内增了口气!
相比国外RC玩家的群策群力,我觉得匪兵甲在5imx那个贴子里的表现,感觉实在是太感人了!这是一个5imx集思广益一个成功的例子!匪兵甲的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感觉整个贴子除了他一个人在忙乎外,不说编程序的工作是否能有个懂行的互相商量下了,幸亏总算还有那么个玩家提供了PPM的准确概念,要不还真成了悲壮的孤军奋战。我也想帮忙,所以跟了贴,可惜我也不懂JR的SPCM。
这种RC的真正DIY精神太可贵了,换了我,我会向试用的玩家:收钱!
说到集思广益,我又想到了当前常用的OSD设备,独眼和老鹰。可能小慈会怪我大过年的太直言,直言什么呢?直言:“独眼永远无法超越老鹰!”为什么?因为独眼仅是几个人在那么折腾,可能也赚了些小钱,可惜别人不理情所以才有了《低成本OSD方案 》及类似,明着拆台。
也不能怪别人拆台,因为你没把源程序等重要“机密”,和老鹰及第一人称那样,公布出来至少是我没看到在哪?
老鹰凝聚了全球RC高手的智慧,一个是RC的DIY精神,一个是商业的行为(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刻薄了些),但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就好比当年共*产*党人高呼着解放全人类,而蒋委员长却在那穷喊:上!--抓共匪一个赏银10两!
我认为独眼的源程序完全可以公开出来,小慈可以斟酌下,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况且若真有人想仿造独眼,简单的源程序破解方法多得很,根本不需要问你要。公开关键的东西,对商业上的影响我认为也不会太大,还可以把钱赚在明处,少了很多怨言。譬如老鹰气压高度传感器用的就是血压计上用的,他自个也公开了,但为什么它还敢卖几百大洋一个?别人也没意见?
-----扯远了,但一句话,对这个试验及这个赞助,我不打算作“匪兵甲”,太累,本来DIY就是个充满乐趣的事,现在反而成了负担;哪天这个贴子沉了或最后预见到的问题没能全部解决,说明这个提议不成熟,或众玩家兴趣不大,没必要搞;第二是操作方式,全部构想及实施方案是透明的,可以复制。
本实验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前面已经说过,整个试验里面的要素只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随时更改,最后才定下来。下同)
1)20-30KM高空平流层定高定位及图文传输,设备可靠工作期大于1个月。
2)变焦的成像镜头,可能的话,我打算30倍光学变焦,这样一来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地面照片。
3)开一专门的网站或博客,实时播放低分辨率的太空OSD信号,及展示高分辨率的高空照片。
4)可设置的访问权限,向各省份的爱好者团体公开,以便于他们按需要和兴趣控制高空机载设备的工作模式及OSD拍摄方向。(如果真能实施,网站的建立5imx负责下吧,嘿嘿~~)
对已察觉也已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已察觉但暂未找到解决方案的技术难题,我会以定期编辑本主贴的方式刷新。所以,对关注此试验的朋友,以后在浏览本贴的时候,请稍微再留心下主贴的更新情况。这两部分内容的文字,将以大号黑体字标出。
已察觉也已解决的技术难题
1)电子设备-50度以下简单而有效的低温环境保温技术,已解决,几无成本,重量50克内。此技术主要维持高空气球上的电子设备,其工作环境能维持在0度华摄氏度以上。因为我不打算也无太多资金,采用高昂的达到工标或军标的设备。资料来源,感谢《中学科技》上海编辑部(详细的实施细节我会在以后公布,下同)
2)动力来源问题:太阳能电池板+电瓶是本次设备气球上设备的1个月每天24小时主要电源供应来源.已解决。成本约1000人民币内,重量500克内。资料来源:我个人想的
3)平流层专用定高气球。如果打算购买商业气象气球,则已解决。
已察觉但暂未找到解决方案的技术难题
1) 高空30KM数字式图传,基本要求见本贴6楼,这是气球上所载电子设备最关键的一个,关系着所有试验目标的成功与否。前面已经说了,这个事如果想在RC里搞,必须OSD这是最基本的。我看好的设备是屏幕左上角作广告的那台,可能合适,但未得到厂家确ren。发现图丽EDIMAEG很少有工作人员来5imx还是放假的原因?
2) 平流层气象行家,东西在哪飞却没个领航员,不可能的,希望大家集思广益
3) 微动力定位较正装置,具体要求见三楼论述
未察觉未解决问题
未知,,希望大家集思广益
——————————————————以下是未修改前的原贴——————————————
太空定高定位跨洋OSD飞行设想,看看5imx上倒底聚集了多少对气象及飞行及传输有研究的行家里手?
我个人手上,有一个高空定高定位飞行的试验项目,目前已解决了约5万人民币的试验项目资金赞助意项.但是否实施,左右不定.
欢迎真正对以下技术有所掌握和了解的朋友及专家,联系我.(加我聊或直接在这发帖讨论?)
--------本试验项目要完成的试验预想有两个:一是底成本平流层定高定位及图文传输,设备可靠工作期大于1个月。二是500米相对地表高度,水平定高漂移,横向》5000KM半径传输试验(最后选哪个,可以由我们讨论诀定)
1)气象专家及对此有了解的朋友,尤其是对平流层及对流层气象有研究的朋友
2)64KbS以上数据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的行家
3)低温处理行家
4)测距行家
5)单片机程序设计高手
6)其他对试验感兴趣和愿意出资的朋友及玩家
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下
1)视频30KM传输距离的设备定型,况且30KM高度是平流层中部,那里的温度是多少?如何解决低温环境下设备的工作问题?还有气球漂移问题....等等一大堆数不胜数的问题,要解决.
2)留空时间大算搞多长时间?还是气球爆炸前几个小时过过眼瘾就算了?如果真想长期让设备留在高空,这已经不是国外几个高中生所搞的简单而巧妙的探空气球试验,而是定高定位气球及信息传输技术,技术含量要多N倍
[ 本帖最后由 king1976 于 2010-2-27 13:24 编辑 ]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