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展1335mm
整机加3S 1800毫安电池总重860克,非常轻
带 前缘襟翼,与襟翼联动
全机6个舵机
刚刚完成还没有首飞
这飞机还是比较罕见的,2010年北京展会上买的,时隔一年零一个月刚刚完工,正是所谓磨洋工呀哈哈
赏图
资料:
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帝国航空部(Reichluftfahrtministerium-RLM)经过研究得出了弹着点观测和前线联络适合使用自动陀螺仪,并准备将该技术使用到这类飞机上。当时,飞机起飞和着陆需要比较长的专用滑行跑道,在前线则很难有这样的条件。而且由于起飞距离的限制,当时盛行的飞机高速竞赛使用的大功率发动机多安装在水上飞机上。但是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提高升力的缝翼和襟翼技术逐渐成型。德国航空部十分关注这些技术的发展,并在1935年向各个航空社下达了需求书,委托设计一种应用以上技术的轻型弹着点观测/联络用飞机。德国航空部对飞机具体的要求是:可短距离起飞,乘员2-3人,安装阿戈耳斯AS10C型倒立V型8气缸空冷发动机。后者是因为性能稳定、故障率低而被航空部直接指定的。
Fi156采用大展弦比的机翼(展弦比为7.81),主翼采用固定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技术。这些保证了Fi156能在极短的距离里起飞。为了能确保向下的视界,参考之前设计的Fi97飞机之后,机体被设计成细长型。其主起落架脚柱被延伸地很长,在降落时可以耐受较大的下降速度。由于脚柱的位置处于机体重心的前方,配合强力油压刹车装置,可以在较短的距离内使飞机制动。
第一架试验机Fi156V1是在汉诺威以南120公里处的菲泽勒公司下属贝腾豪森工厂制造的。该机于1937年2月9日正式试飞,在其后2个月里,这架机体上涂着D-IKVN标记的飞机。
除了这架飞机之外,贝腾豪森工厂同时还制造了2架试验机。后来为了测试一些改进项目,工厂又追加生产了2架。其中5号试验机Fi156V5成为Fi156A-0先期生产型的1号机(机体涂D-1JFN标记)。为了适应寒带地区的使用,4号试验机Fi156V4安装了滑橇,在冰雪地面进行测试。除了军用型之外,菲泽勒公司还为德国的航空迷们设计了民用的运动型号——Fi156B。民用型的前缘缝翼从固定式改为活动式,最大速度和续航能力都有所提高。
解救墨索里尼
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法西斯头子贝尼特·墨索里尼被罢黜,随后被秘密押解到罗马东北120公里处的大萨索山看押。为了解救他,稳定南线战局,德国派出一支突击队,由著名的党卫军军官斯科尔兹内指挥。9月12日,他指挥10架(原定12架,2架因故未能起飞)DFS-230滑翔机在大萨索山顶降落,成功地将墨索里尼从意大利守卫的手中解救出来。随即斯科尔兹内用电台与阿奎拉机场联系,但是没有成功,于是无法确定营救用的飞机是否确实等在那里。他按备份计划呼叫一架轻型汉莎飞机在下面山谷的缆车站台附近降落,但是这架飞机在着陆时起落架受损,不能起飞。就在这时,斯科尔兹内只好呼唤附近空中盘旋侦察的一架Fi156,并让人清理降落场。每一个人,包括墨索里尼在内,都动手清除这块狭小场地上撞毁的滑翔机残骸和一些小鹅卵石。
这架Fi156是由德国飞行员格洛克上尉驾驶的,根据考证,这架Fi156是加大动力的C-3型。在稀薄的空气中,格洛克上尉以高超的驾驶技术,操纵飞机用几乎失速的速度侧滑进来,接着就在这块倾斜的着陆场上对着上坡,连滑带跳地停了下来。降落十分成功,机体也并没有受到损坏。
虽然飞机安全降落,但是要让墨索里尼乘这架飞机逃走却遇到了问题。格洛克上尉认为这架小飞机除了自己以外只能再装载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同时装下墨索里尼和斯科尔兹内两个“重量级”人物。但是,斯科尔兹内不想让别人分享已经到手的荣誉,他坚持一定要乘这架飞机一起飞走。经过协商,格洛克意识到这一胆大包天的怪人的后台一定是个强硬人物,于是勉强同意了这样的做法,三个人爬进了停在倾斜的着陆场边缘的飞机。(在这里,凭心而论,Fi156设计时就是可容纳二到三人。其中C-2可装载三人,而C-1也有预设的第三个坐位空间,所以从上面2种型号发展而来的C-3型携带三个人不是什么过于困难的事,关键是墨索里尼过于肥胖,斯科尔兹内也是体重90公斤的壮汉,一旦挤在一架Fi156上,超载就严重了。)
由于超载和场地太小,飞机不可能达到起飞所需的速度,必须想别的办法。格洛克让12名突击队士兵聚集在小小的机身周围,用力抓紧机翼,叉开两腿,向后拉住这架飞机。格洛克踩着刹车,把发动机油门加到最大。当他放开刹车,发出了让12名士兵松手的信号后,飞机猛地向前一冲,然后就吼叫着向下坡滑去。飞机一侧起落架碰在一个大鹅卵石上,但是格洛克努力使飞机保持了平稳。未等完全加速,飞机就已滑离崖边,一头向山谷跌去。墨索里尼惊恐地捂上双眼。先俯冲是格洛克认为可行的唯一方法。飞机未充分加速而强行拉起,只能导致飞机失速坠毁,只有先让飞机向山底俯冲以获得飞行速度,才能有效地控制飞机。格洛克不愧是王牌飞行员,慢慢地,机头终于拉了起来,从来很少表扬人的斯科尔兹内也向格洛克伸出了大拇指。(在这里插一句,该机幸好是C-3型,如果换了C-1/2型,虽然短距起飞能力强,但动力不足还是可能因失速而出问题)
超载的Fi156飞机慢吞吞地继续飞行,当它到达普拉特克·马雷机场时,已快下午4点钟了。但是墨索里尼终于被安全地解救了出来,Fi156飞机成就了斯科尔兹内的“魔鬼的杰作”。
小资料:
Fi156白鹳联络与观察机主要性能诸元(C1/C2型)
机体全长9.90米
全高3.05米
机翼翼展4.25米(机翼折叠时为4.57米)
机翼面积26.0平方米
机翼展弦比7.81
空重935公斤
最大起飞重1320公斤
发动机阿戈尔斯 AS10C-3 空冷倒立V型8气缸发动机
发动机输出功率200马力(极限最大输出240马力,可维持5分钟)
最大速度265公里/小时(另有数据为175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150公里/小时(C2型为130公里/小时)
爬升能力1000米/3分54秒
实用升限5200米(C2型为4600米)
燃料箱容量148升
续航距离330公里(C2型为384公里)
乘员2-3名
武备1挺7.92毫米MG15航空机枪
[ 本帖最后由 zhaoboshi 于 2011-6-26 09:50 编辑 ] |
-
1.JPG
(82.58 KB, 下载次数: 56)
-
2.JPG
(91.72 KB, 下载次数: 43)
-
3.JPG
(96.7 KB, 下载次数: 48)
-
4.JPG
(58.74 KB, 下载次数: 39)
-
5.JPG
(93.19 KB, 下载次数: 42)
-
6.JPG
(77.86 KB, 下载次数: 43)
-
7.JPG
(88.47 KB, 下载次数: 47)
-
8.JPG
(112.15 KB, 下载次数: 40)
-
9.JPG
(105.36 KB, 下载次数: 43)
-
10.JPG
(107.61 KB, 下载次数: 51)
-
11.JPG
(64.29 KB, 下载次数: 55)
-
12.JPG
(66.88 KB, 下载次数: 47)
-
200621472925910.jpg
(26.6 KB, 下载次数: 38)
1937年初的第一架试验机Fi156V1在试验中注意机体上涂着D-IKVN标记
-
200621472927212.jpg
(20.11 KB, 下载次数: 51)
1941年秋在乌克兰前线机场的Fi156C-3,机腹下挂载的是100升的副油箱,以增大航程,机舱后部是MG15 7.92毫米 ...
-
200621472927429.jpg
(26.65 KB, 下载次数: 53)
可用于反潜攻击的变型机Fi156U,注意机体和机翼下各挂一枚50公斤炸弹
-
200621472927458.jpg
(23.97 KB, 下载次数: 36)
-
U36P27T1D268953F3DT20050226114506.jpg
(30.22 KB, 下载次数: 55)
1943年9月12日下午2点,突袭大萨索山解救墨索里尼之后着陆的Fi156C-3
-
U36P27T1D268953F26DT20050226114506.jpg
(27.22 KB, 下载次数: 68)
在2号坦克边暖机准备起飞的Fi156C-3/Trop,摄于北非战场
-
U36P27T1D268953F318DT20050226114506.jpg
(24.35 KB, 下载次数: 36)
Fi156A-0先期生产型1号机,注意机体涂D-1JFN标记。此为1937年7月在苏黎士杜本多夫飞机场第四次国际飞行表演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