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2-9-9 12:41 编辑
我认为,航模精神最高的体现是励志,激励航模爱好者树立航空航天事业的志向。不少航模爱好者向往的道路是从航模到滑翔,再从滑翔到航空,当然现在还包括航天飞行。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从关注航模信息——也许是偶然的,到参加航模活动,磨练了航模精神,提高了素质。成功的业绩能折射出他们参加航模活动的原始动机,从感性到理性,深化增强对航模的热爱,最终树立无私奉献航空、航天事业的远大志向。 我喜欢自己“老航模” 这个称呼,“老”字体现在参加航模活动早——始于1954年;体现在资格老——从初中参加航模活动到辅导学生航模型活动,历经六十余年;体现在年龄老——76高龄仍然参加航模活动——采访报道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国际无人机大奖赛评委等。我虽然没有走上航模爱好者最理想的道路——设计新型飞机、设计新型火箭,但是我在平凡的人民教师工作岗位上,尽力做到极致。在我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上,写有“为了表彰您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决定发给政府特殊津贴”,这是对我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的高度评价。 1992年,我在第二届中印展品教具研讨会上(图6),宣读了《利用物场发明方法研制教具》论文和展示“封闭式磁力线演示板”、“五线谱示教板”,特别是“高清晰度水波投影演示装置”,得到好评。在我国专家组10人成员中,竟有七名是航模爱好者,没有制作航模灵巧的双手,吃苦耐劳的毅力,敢于求异、求新、求高的精神是做不出来的,足以说明航模技巧和航模精神的作用。 图6 作者(左1)参加第二届中印展品教具研讨会时,与印度同行合影 当今面临世界科技挑战,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就靠创造能力,包括审时度势的能力,创新能力,没有自己的特色就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1981年,我调到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技馆成为一名科技辅导员。航模爱好者的经历使我如鱼得水,我利用“创造学”克服创造心理障碍的机制,结合我所教的电子学科,创新出一些具有校外特色的辅导方法,在北京市推广。我辅导的学生在国际、全国的多次发明创造比赛中获得150多块奖牌,培养出一批批的科技特长生,这也成就了我的事业。 从1995年开始,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1)做特邀嘉宾主持,播出了千余集《我想知道》科普节目,其中《车轮与圆》获得国际科教影视节目金牌,《肥皂泡与张力》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高水准电视台教育节目评选中获得“放送文化基金奖”,国际教育电视节目大评审团认为这是一个快节奏,颇为幽默的演播室节目,并给了很高的评价:“制作手法虽然简单,却激发了孩子们学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创造性地、科学地想问题。节目中的实验器材都是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这更能激发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个节目是使用有限的预算制作出教育效果非常好的节目的典范”。除此之外,在央视科教频道主持《我爱发明》科普节目百余集(图7)。这些科普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经收视率统计分析,观众最喜欢的是小实验。在央视《我爱发明》科普节目中,一个暑假播出五十余集,我制作的小实验道具装满了几个书架,无不是利用搞航模获取的经验和技术制作的,这就是航模精神和技术给我带来的助益。我为做自己喜爱的科普节目,从央视的节目中退了出来,并推荐北京师大二附中彭老师接替我。他曾经在我这里学过航模,自称是我的学生,看看他制作的道具,都是典型的航模技术。航模精神传承永存, 创造让人生发出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