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标题: H 内折叠之前世今生,持续更新,2、3楼汇报进展。。。 [打印本页]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1 14:22
标题: H 内折叠之前世今生,持续更新,2、3楼汇报进展。。。
本帖最后由 redsnow 于 2014-3-12 01:44 编辑
大过年的,先说客套话。。。祝全球华人模友马年飞马行空,胆粗心细,爽飞不炸机。。。
     言归正传,说H。。。。以下言论,纯技术讨论,说得不对,马年不要马上喷。。。
     H机身,买了第一代wkm后就开始玩。那时候,650V机身是主流,不管XA还是DJI控,多数以他为座驾。XA F1212时代,大家都没有太多选择,650V一代经典的地位一直在延续。wkm买回来后,手上F1212还在用,对于自己这样的外形控及强迫症已经到无药可救的人,总感觉把wkm装650v上难得到外观协调及布线整齐。不管是GPS的安置及电调的安放和整体走线都是问题,但这不排除实用主义者的使用。偏执的劣习让我在论坛里找到一个文艺魔友的设计,顿时感觉正是自己喜欢的风格,迫不及待的掉到这个坑里,到现在还没爬出来。
(, 下载次数: 139) (, 下载次数: 141)

于是,在他的协助下,有了第一台H4。
(, 下载次数: 151)

带着狗1飞了2个月后,忍受不了狗1的畸变。使用了xa那个空前绝后轻巧的单轴云台,用一个9克舵机驱动着新买回来的松下微单GF3,无视云台各种抖动,飞遍了附近所有能飞的地方。借助GF3的快门速度,回来的照片,还是有若干能看的。
那时候,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玩航拍的相机用几年还能充新卖掉。所以变态地包裹成这样。
(, 下载次数: 161)
这架机飞了有几个月,中间没少折腾。当时最大的问题是M3电机总是最热的,非常烫手,换了2套动力均无解决。在无数次踏遍DJI大门及DJI各路热心技术人员(除了让我昂视的汪总)的热心排解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修长的机身,靠锁定碳管去分段联接,是难以有效保障机身强度的。机身刚度没保障,不抗扭,就会导致电机输出差异大。个别电机过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个结论,对我之后做机身的影响一直延续着。分段机身能避免尽量避免。除非有强大的铝合金件做支撑,但那样何苦呢,复杂程度和可靠性都需要验证,但他有个额外的好处是可以灵活调整机身长度去改变轴距。当然,成本会比较低,机身板材减少很多。于是,在若干个不眠之夜中,保持外形,更换材料的念想油然而生。首先想到的是铝合金型材。在一把三角尺和铅笔的辅助下,有了第一个H铝合金机身。
(, 下载次数: 125)    (, 下载次数: 142)
这次,强度是没问题了,这架机伴随我1年多的时间,在炸坏我一台充新的松下微单后,还做了轴距放大版。
(, 下载次数: 144) (, 下载次数: 172) (, 下载次数: 148)
于是继续炸了我一个500mw的图传(报废)和XA双轴云台(轻伤)+狗1(破相)。
(, 下载次数: 145)
那一年,光浆和电池加上电机的消耗,4位数已经打不住了,其他都没勇气去细算。于是黯然进入停飞期。看着半个房间的模型尸骸。收拾心情,把兴趣转移到做机体,修养生息。期间做了几个常规机体,4、6、8轴。但始终放不下H的情结,在群里面看到有了H折叠版。
(, 下载次数: 151) (, 下载次数: 143)
H内折叠,是顺理成章的构思,但这种结构在转轴处的理线处理不理想。还有折叠后,碰浆了,这次就没跟进。再后来,看到这个版本的时候才知道飞越出了这个折叠套件。
(, 下载次数: 144)    (, 下载次数: 151)
于是,经过多次CAD模拟,终于实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外形和结构。
(, 下载次数: 149) (这台测试版,还保留完好)

当时的设计思路和要求是,机臂的重叠,既解决了扫浆的问题,也把H型机身长度控制在一个最短的距离。所有结构件不外露,保持外观的整体协调,留好各种检修口,以便日后维护。尽量避免为了检查一个螺丝要拆其他结构件的可能性。
做机体,是个妥协的过程,要江山还是美人,各种纠结,接下来,各种纠错修正和功能扩展的构想又在困扰我,包括GPS折叠方式,云台内置机身下板,双图传安置及各电子设备的干扰问题。虽说办法总比问题多,但要同时处理好这些问题,一个正常人会一不小心变得有点不正常的。
最早做出来的时候,不少魔友感觉稍微胖了。主观地认为,H机型,由于机身修长,相对于圆形或者类似的多边形机体,他的受力结构有明显不同,需要谨慎处理,单独的隔离柱难以保证这个修长机体达到一个良好的整体刚度,(轴距在400左右的小型机估计就没问题)。所以H机体,个人感觉做得太细腰,不妥,在支撑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相对接近正方形的箱体结构比一个长方形的箱体结构抗扭要好很多。还有镂空位置也需要配合支撑点,达到整体无短板, 机体设计,遵从短板效应,一个机身的最薄弱环节,决定了整机的强度。这点哪怕自己的外形控,也保持着清醒。 另外,机身侧板的嵌入结构,因为材料厚度都有公差,开槽的宽度难做到碳板嵌入之后完全精密紧固,这样,碳板嵌入后外观修饰功能比较明显,长期使用对机身整体强度加强有限。同时带来一个问题是,嵌入碳板后不好拆,要松机身上板螺丝。这样,不利日后检修。解决这个问题,我是做了专门的支撑铝件。
(, 下载次数: 102)
在支撑的同时,固定了侧板。同时,它比较重要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一个完整的箱体结构,而不是单独的支撑点。这对于修长的机身,是个额外的强度补充,要拆也可以通过2个螺丝实现,不用动机身上板就可以打开机腹。
脚架的设计,是花费时间较多的部分,这个成品件,直接就没考虑了。
(, 下载次数: 137)
再次主观的认为,那个角度和夹持距离,受力点都集中在铝件外那个碳管根部点上,玻纤管就不用说了。哪怕是8mm的碳管,脚架较高的情况下,也未必可靠。另外一个不能忍受的理由是,他加大了一台折叠机的投射面积
于是,在定制铝件的帮助下,选择做成了这样。
(, 下载次数: 115)
同时,他也是电调安置位置,和航灯、图传固定的场所。电机下置电调,是通用做法。但除非是DJI S800那种大手笔,才能完美实现这个位置外观协调,走线最短化,否则难看的绕线难避免。
电调处于脚架这个位置,初衷是保证了电机出线直接入管。
(, 下载次数: 93)
通过相对短的距离就进入这个电调支撑位。因为他就处于转轴件的正下方。需要承认的是,牺牲了一点重量。毕竟电机出来的3条硅胶线比电调的2条重了一点。只是固执地认为,牺牲不多的情况下,保持容貌还是值得的。另外,直脚的好处是高度可任意适配,不用担心劈断脚。

说了这么多,貌似没有一个整机图。这个机架13年6月份做出来至今,我也没飞过。装了一次到一半,感觉还是不理想,就丢一边了。接着是各种自虐心态,想把一艘渔船做成航母。于是各种演变。。。工程机之后的1个月,机身经过2个阶段优化,机身重量控制在485g,配合TM3110、4S 11寸的动力,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整体效果。(最后的造型,是源自带着飞机去旅行的意愿做的,适合自己这样的背包客)
(, 下载次数: 106) (, 下载次数: 84) (, 下载次数: 95) (, 下载次数: 82) (, 下载次数: 91) (, 下载次数: 80)


一个机架做出来,过程带给自己的乐趣比较多一点。成品做出来,短暂的成就感过后,拍几个照片意淫一下,不自量力地又想着把航母做成宇宙飞船。

     以上是2013年这个合理适配12寸以内动力565轴距的4轴H内折叠机型的设计折腾路程。其间的一堆测试件,改进件回头自己看着都无语。正如一个前辈给我说的,花了巨多精力,折腾着别人未必看重的功能。这个时候,群里某大侠的H8方案引来一阵风潮。当年玩4轴8浆那种动力彭拜的感觉又回来了,不过那时候的电机和电池多数只能支持一台4轴8浆飞个6、7分钟。于是,做适当放大版的H8这个想法出现,但正H造型还是暂时放弃了,我一直认为,H机型,做大轴距版,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循序渐进比较好,宽度和夹持距离都有挺多限制的,加长碳管容易,但在大负载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机体可靠和重量,不好做。H8的意义,在于安全性多了一层保障的情况下,提升了动力,同时,尺寸还是控制在一个4轴折叠机的面积。于是,作为微单还是Z15甚至5D云台的座驾,令人诸多遐想。狗云台就不说了,用个H8去遛狗,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开玩笑的,遛狗也没什么不妥,多余的重量给电池,遛个半小时,也挺拉风。H8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转轴件,飞越件到这已经力不从心了,于是,定制CNC一体转轴件隆重登场,嵌入的轴承,保障了转动中轴的精密契合及虚位极小化(意淫中),做回来后,主观感觉效果理想,机臂转动顺畅,有一定阻尼感(再次意淫,大家也不要尽信)。相对原来的结构,转轴螺丝易松难维护的情况,算是有效解决了。同时,折叠时容易打到手的问题也不存在了。呵呵,其实,多数弊端自己都有体会。H8,其中一个难点在于脚架,这次,也还是在脚架上耗了很多时间。其中一个方案,成本过高了,也许这次,折叠脚是有必要的了,看怎么取舍吧。机身加长加宽了,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电调,但是电调还是不进机身,这个下回再解释。
     先说到这里吧,暂时结束这个帖子。能耐心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也够给面子了。上几个图,玻纤板的机身,穷屌丝的基调难改变了,高富帅还是等碳版了。基本算定型了,多种方式适配飞狗、X狗、DJI狗。忘记说了,这次,设计图还是用SX模拟的。wkm也木有问题,零度的手上没,就不清楚了。回头谁借我一个摆摆造型。。。
(, 下载次数: 73) (, 下载次数: 86) (, 下载次数: 92) (, 下载次数: 79)

前面寥寥数百字,是对13年主要工作的回顾和14年的展望,喜欢的婉转点夸,讨厌的含蓄点喷,我们共同学习比较重要。。。

谨以此贴献给喜欢H的死忠!!!现在的H,百花齐放, 也许,14年是H的本命年。。。我们一起期待好作品出现。。。。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1 14:22
本帖最后由 redsnow 于 2014-3-11 04:32 编辑

H8碳机身,2楼出现。

02130442 71楼见脚,预计,100楼能见碳板。。。

02160236 借助3杯咖啡的帮助,解决了一个差点H8做不下去的小问题。

02231534 铝合金的进度一如既往的拖拉,机身修改3处。近日可以实施了。。。
03110408 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无语了。。。总算能拍个轮廓的照片、、、不说了,深夜上图:

(, 下载次数: 65)   俯拍,见不到脚是其中一个基于收纳的思考。预留了折叠脚的方式,看新铝件回来的测试效果了。
(, 下载次数: 43) 折腾了3小时,估计有一小时在找东西,反正知道什么都有,就是找不到。半夜三更的,也拍不出什么效果,还有怎么只能传300k的文件。是不是中校的级别不够呀。各位观众给点威望撒。。。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1 14:22
本帖最后由 redsnow 于 2014-2-11 14:14 编辑

坐板凳,虚心地接受善意的批评,顺便预告制作中的 T号机。


作者: aisu0523    时间: 2014-2-11 14:31
赞想把渔船做成航母,把航母做成宇航飞船的心

作者: ccctv    时间: 2014-2-11 14:35
。。。。。口水直流啊

作者: long0001    时间: 2014-2-11 14:40
看完了。来学习的

作者: yuyanzt    时间: 2014-2-11 14:43
坐板凳看这,屌丝没钱。在等屌丝版的四轴

作者: wxplt    时间: 2014-2-11 14:47
H机架,我看好。持续关注

作者: ZeroMile    时间: 2014-2-11 14:48
这个必须顶!!!

作者: jsjin2996337    时间: 2014-2-11 14:56
有智商的土豪伤不起啊

作者: zy318    时间: 2014-2-11 14:57
佩服!学习了!

作者: 快活老高    时间: 2014-2-11 15:00
我是H机身的后进之辈,13年6月才开始制作,确如楼主所说,H机架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部件要经实践一点点改进的。
感谢楼主的经验分享,这篇文章收藏了。旅途中细细读读。

作者: 604671508    时间: 2014-2-11 15:04
欢迎加入我们的H机架的群  邀 2 久 6 7 6 2发 发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1 15:07
本帖最后由 redsnow 于 2014-2-11 15:11 编辑
快活老高 发表于 2014-2-11 15:00
我是H机身的后进之辈,13年6月才开始制作,确如楼主所说,H机架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部件要经实践一点点改 ...


呵呵,幸会了...老高......我们一条路走到黑好不好?这个机型,开始玩的时候,负面意见挺多的,能玩到现在这样的用户量,还是靠许许多多顽固分子的坚持。


作者: gxlirui    时间: 2014-2-11 15:10
学习了,,必须顶啊

作者: lidulanchan    时间: 2014-2-11 15:12
火钳刘明

作者: 快活老高    时间: 2014-2-11 15:14
redsnow 发表于 2014-2-11 15:07
呵呵,幸会了...老高......我们一条路走到黑好不好?这个机型,开始玩的时候,负面意见挺多的,能玩出来 ...

那肯定了,老弟的一些细节很好,我还没顾上这些细节呢。我觉得这个机架和对称双桨的方式结合优点挺多的,但也要很多努力才能扬长避短。这次在国外旅行,便携的特性不错,但拆装并不方便,每次要10分钟左右。挺麻烦的,尤其是脚架。很想好好改进一下。
要上路了,以后再探讨。


作者: Easy西    时间: 2014-2-11 15:22
顶了,折腾模型重在过程,要是结果也不错就当惊喜呗!

作者: 蓝魔之夜    时间: 2014-2-11 15:23
不错,h机架有很多优点,也同时有些弱点,我现在又有点想回到x模式了

作者: kitten71971    时间: 2014-2-11 15:24
来晚了!顶下高科技君! 一路体验机架的走来!

作者: 加国飞手    时间: 2014-2-11 15:31
楼主辛苦!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啊......
楼主头像的 DraganFly X8 很帅!

作者: 水国大兵II    时间: 2014-2-11 15:34
钻研了这么久真是不容易
同为H机架死忠粉前来力挺楼主

作者: kim-rcfun    时间: 2014-2-11 15:37


楼主也算是土豪了,我也自己diy机架,成本很高的。

作者: jacky104    时间: 2014-2-11 15:54
很好~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1 15:55
加国飞手 发表于 2014-2-11 15:31
楼主辛苦!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啊......
楼主头像的 DraganFly X8 很帅!


能叫出这个名字的,老鸟了。。。你加拿大的吗?你见过真机吗?


作者: 加国飞手    时间: 2014-2-11 16:04
redsnow 发表于 2014-2-11 15:55
能叫出这个名字的,老鸟了。。。你加拿大的吗?你见过真机吗?

我在加拿大,13年夏天的时候去过这个公司一次,见过真机。
他们现在已经不做个人市场了......不过还是可以买得到!


作者: jianghui_1990    时间: 2014-2-11 16:07
这帖子一定要顶!

作者: jianghui_1990    时间: 2014-2-11 16:13
另外补充一下,飞越尼龙卡槽冬天真是硬伤啊,飞一次就要断好几个,除非能在夹持上创新,伞形折叠更有优势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1 16:14
本帖最后由 redsnow 于 2014-2-11 16:19 编辑
aisu0523 发表于 2014-2-11 14:31
赞想把渔船做成航母,把航母做成宇航飞船的心


能告诉我,你的回复怎么做到出现在2楼以上的吗?


作者: minlen1210    时间: 2014-2-11 16:34
請問機身可放飛控寬度約為多少?  因為Pixhawk的大小約為 5x8公分,而加上減震墊的寬度要在加上一些,如果可以放得進去就太棒了。
另外請問樓主不考慮把你的鋁軸承支撐件改成可以用方管的嗎?  畢竟不用再去調水平是很吸引人的,還是個人美感問題繼續用圓管?  小弟第一台機架都還沒組好就看到這文章,太毒了。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1 16:47
minlen1210 发表于 2014-2-11 16:34
請問機身可放飛控寬度約為多少?  因為Pixhawk的大小約為 5x8公分,而加上減震墊的寬度要在加上一些,如果可 ...

宽度没问题的,1代的H4都能装下了。我转轴件和电机座都是一体件,穿管后在放平再锁紧,不存在调水平的麻烦问题。铝件夹方管,是个错误的思路。材料有公差,必然导致虚位,只有圆形,能解决问题。


作者: aisu0523    时间: 2014-2-11 16:50
redsnow 发表于 2014-2-11 16:14
能告诉我,你的回复怎么做到出现在2楼以上的吗?

看完帖子后就秒回的..........


作者: minlen1210    时间: 2014-2-11 17:05
雖然我覺得先把第一台機架組好比較重要,但還是麻煩樓主可以幫做一套時通知一聲,呵呵

作者: YXDST    时间: 2014-2-11 17:16
继续关注H机架  必须顶

作者: QIAOHUAHUA    时间: 2014-2-11 17:55
学习了  

作者: Deepblue___侦探    时间: 2014-2-11 18:03
收了,H
来自安卓客户端
作者: hochakfai    时间: 2014-2-11 18:13
不错,用心良苦啊楼主,很喜欢h8的外形和便携性,但是唯一不满意的是效率
来自安卓客户端
作者: kdbker    时间: 2014-2-11 18:25
很值得瞻仰的新路历程,最后一个版本的电机座真够漂亮的~

作者: 444288767    时间: 2014-2-11 18:34
楼主米人,有能力搞这么多设备。请受后生参拜! 后生做了两个H机架,一个是工字形内折叠,碰到了碰桨的问题。新设计了H4类似X的机架,但是很多部位装饰功能大与实用功能,也有机身封闭,检修困难的问题,您不说还就真没觉得这是个问题。脚架也是,所以到现在也没设计出合适的样子。
多谢前辈分享!

作者: szdonald    时间: 2014-2-11 18:39
好文,收藏。好贴要顶。正打算上H8,有指导意义啊

作者: 宇浩轩杰    时间: 2014-2-11 18:54
厉害

作者: aegistw    时间: 2014-2-11 19:01
太佩服了!前輩真厲害

作者: friend_dicky    时间: 2014-2-11 19:29
LZ 厉害,, 动手能力超強,, 像我这样的只能跟隨大神们的步伐.....正在组个人第一架折叠H机架....

作者: sjg3857    时间: 2014-2-11 20:12
创意无限 高手 关键还得有人民币啊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1 20:41
本帖最后由 redsnow 于 2014-2-11 20:45 编辑
sjg3857 发表于 2014-2-11 20:12
创意无限 高手 关键还得有人民币啊


朝鲜和伊拉克,结果是没钱的造出了原紫蛋,有钱的变成亡国奴。这个故事说明,决心,比钱重要、、、


作者: citimedia    时间: 2014-2-11 20:57
顶楼主,我设计的H也在组装中,板子已经切好,希望不要烂尾

作者: 唐泊虎点蚊香    时间: 2014-2-11 21:00
多轴样样都是米,摔了两回6000多没了,呵呵 ,8轴 摔成6轴 6轴摔成4轴   在摔了还要买电机了。

作者: BLS257    时间: 2014-2-11 21:02
本帖最后由 BLS257 于 2014-2-11 21:07 编辑

心目中理想的H4内折叠:
650-680轴距

2mm厚哑光斜纹碳板做机身
20mm哑光斜纹卷管机臂(随之折叠管夹件就得重新开模)
电机座用飞越新款的塑料一体电机座(也得重新开模做适应20mm机臂)

这样才不显单薄

然后再奢求一点:
机身下板集成BEC、4个30A BLHEIL电调、5.8G 500MW图传
机身上板集成三轴云台控制、预留飞控减震板安装孔




作者: 天空@飞翔    时间: 2014-2-11 21:09



楼主辛苦了!赞一个!


作者: 爵爷    时间: 2014-2-11 22:10
楼主..真乃...那什么也..就这堆碳板就让我汗颜...不过推荐你把电机座向外出来一点..然后留个洞..这样电机线从洞里走 ..免得四轴和别的东西碰撞后造成电机线断掉..我之前没想到..后来撞了一次才注意到的..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1 22:22
爵爷 发表于 2014-2-11 22:10
楼主..真乃...那什么也..就这堆碳板就让我汗颜...不过推荐你把电机座向外出来一点..然后留个洞..这样电机线 ...

谢谢提醒,这个问题有考虑过。但这个一体电机座,对重量的考虑及加工难度、成本的因素下,还是保持了这个造型。中间内凹,多少避免了你说的这个顾虑。平时磕碰到线的概率应该不大。

作者: gedove    时间: 2014-2-11 23:27
好贴必要学习研究的!感谢LZ分享!

作者: ccxste    时间: 2014-2-11 23:34
支持一下楼主,你折腾的精神值得学习!精益求精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2 00:24
444288767 发表于 2014-2-11 18:34
楼主米人,有能力搞这么多设备。请受后生参拜! 后生做了两个H机架,一个是工字形内折叠,碰到了碰桨的问题 ...

呵呵,奉劝你还是做个实用主义者比较快乐,免得越陷越深、、、

作者: ZeroMile    时间: 2014-2-12 00:37
方管折叠件有啥意见呢?感觉这玩艺有成熟商品件的话,H和其它折叠还要火更凶猛。方管对小飞机轻太多了。

作者: 黑石头小贩    时间: 2014-2-12 07:12
我要是大姜的老总,就请你到公司搞设计。

作者: kim-rcfun    时间: 2014-2-12 08:19
redsnow 发表于 2014-2-11 20:41  朝鲜和伊拉克,结果是没钱的造出了原紫蛋,有钱的变成亡国奴。这个故事说明,决心,比钱重要、、、{:1_ ...

特喜欢楼主这句话!赞一个!

作者: luopeixuan    时间: 2014-2-12 09:24
学习学习!!!!

作者: 海陆空总管    时间: 2014-2-12 10:42
好,主任的帖要顶,向您致敬

作者: 骚骚先森    时间: 2014-2-12 10:51
为H4顶了~~~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2 11:35
骚骚先森 发表于 2014-2-12 10:51
为H4顶了~~~

孙女是懂H的老朋友了。。。


作者: 潜心学习    时间: 2014-2-12 13:05
最近也在学习关注H8机架的,看了楼主的详细讲解,获益匪浅。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作者: SZLQ    时间: 2014-2-12 13:10
94要看此种技术控的帖子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2 14:52
ZeroMile 发表于 2014-2-12 00:37
方管折叠件有啥意见呢?感觉这玩艺有成熟商品件的话,H和其它折叠还要火更凶猛。方管对小飞机轻太多了。

方管做机臂,首先是不好加工。靠一台手钻做出来的东西,精度和工艺都没保障。还有,转动多了,有没其他问题,值得琢磨下。。。

作者: rm696    时间: 2014-2-12 17:03
偶是来学习的......

作者: liwenjin0    时间: 2014-2-12 17:43
制作的相当漂亮霸气 楼主可以邮件图纸么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2 21:52
liwenjin0 发表于 2014-2-12 17:43
制作的相当漂亮霸气 楼主可以邮件图纸么

设计的思路大家探讨比较重要点。况且我多数金属件也是定制的。

作者: zqs112233    时间: 2014-2-12 23:09
机臂转出来还要上螺丝固定吗?图都是黑的看不清结构…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3 00:01
zqs112233 发表于 2014-2-12 23:09
机臂转出来还要上螺丝固定吗?图都是黑的看不清结构…

手拧螺丝,定制中。希望碳板回来后能到位。。。

作者: lovedearwl    时间: 2014-2-13 03:26
H折叠值得拥有!
来自iphone客户端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3 04:39
friend_dicky 发表于 2014-2-11 19:29
LZ 厉害,, 动手能力超強,, 像我这样的只能跟隨大神们的步伐.....正在组个人第一架折叠H机架....

深夜4点,还跟谁不?

为跟随者透露一个脚架方案。
(, 下载次数: 65)


作者: minlen1210    时间: 2014-2-13 08:36
這好像不是折疊式的腳架,好拆卸嗎?

作者: ccctv    时间: 2014-2-13 08:54
脚架你准备当板凳座??

作者: minlen1210    时间: 2014-2-13 10:29
LZ,能否考慮在機身四個角放腳架座?   我想我會放四個蝸桿收放架,然後連四根桿或其他當腳架。這樣平常不用可以內縮收起來。 萬一要用三軸雲台也可以當電動起落架在空中收腳,只是重量會到100多克重。 但這機架本來就是為了求摺疊體積到極致啊。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3 14:03
ccctv 发表于 2014-2-13 08:54
脚架你准备当板凳座??


板凳可以给电池坐的、他同时是电池仓。。。



作者: 潜水员D    时间: 2014-2-13 15:08
加工精度和强度是最大的问题。

作者: darthvider    时间: 2014-2-13 15:49
强,不过定制件可是个相当耗钱的东西啊,转轴看能不能按照现有的成品注塑转轴修改后做成铝制的,C扣改成使用手拧螺丝固定的,不过要定制铝螺丝了,市面上的全钢手拧螺丝不是一般的重。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3 15:57
darthvider 发表于 2014-2-13 15:49
强,不过定制件可是个相当耗钱的东西啊,转轴看能不能按照现有的成品注塑转轴修改后做成铝制的,C扣改成使 ...


第一版机,去年7月份做出来。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替代品,第二版需要8个月后再露脸吗?  对精度、强度、重量没要求,我做来干嘛。。。一个堵拖把的塑料盖能搞定,我还修要定制CNC吗、、、


作者: 月光86    时间: 2014-2-13 17:47
顶下!!

作者: 月光86    时间: 2014-2-13 17:48
顶下!!

作者: dsplove    时间: 2014-2-13 19:52
弦子的机架应该是最早的h折叠架,

作者: cdq    时间: 2014-2-13 20:09
顶顶顶

作者: zhiwu12b    时间: 2014-2-13 20:29
好帖 顶起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3 23:25
dsplove 发表于 2014-2-13 19:52
弦子的机架应该是最早的h折叠架,

嘿,你历史课成绩不错。。。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4 11:42
minlen1210 发表于 2014-2-13 08:36
這好像不是折疊式的腳架,好拆卸嗎?

云台不准备经常拆下来的话,折叠脚架的意义不大。只要涉及折叠,重量和可靠性都要有所付出。


作者: shusheng    时间: 2014-2-14 13:05
(, 下载次数: 91) 楼主的这个电机座不错,自己加工的?某宝上没有看见卖啊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4 14:46
shusheng 发表于 2014-2-14 13:05
楼主的这个电机座不错,自己加工的?某宝上没有看见卖啊

根据以往的经验,也许没多久就有了。


作者: SZLQ    时间: 2014-2-14 15:25
redsnow 发表于 2014-2-14 14:46
根据以往的经验,也许没多久就有了。

支持商品化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4 15:57
SZLQ 发表于 2014-2-14 15:25
支持商品化

呵呵,你没听懂、

作者: dsplove    时间: 2014-2-14 22:27
redsnow 发表于 2014-2-13 23:25
嘿,你历史课成绩不错。。。

不是我的历史不错,是有幸跟着那段历史一起走过,和有幸现在和你一起见证那段历史。。我的sx一直封存没卖,一是有点感情,还有就是群里的模友亮出了屠龙刀,v2 io的1000元,v1io的800元!!以后我就一直没在群里喊了,虽然我不是土豪,但一千还是出得起的,留着那天想玩在玩吧。

话说那时旋子的机架出来时我就感觉xa会把他览入团队,那么久了,不知道是不是。。。。


作者: minlen1210    时间: 2014-2-15 00:48

来自安卓客户端
作者: 灰朵    时间: 2014-2-15 13:15



您好朋友,看了您的H帖子。非常佩服,想向您讨教。能否加您QQ呢?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5 16:28
讨教不敢当,入乡随俗,我们在这里讨论比较好。

作者: quinn22    时间: 2014-2-15 18:48
佩服!学习了!

作者: oceanwh    时间: 2014-2-15 21:08
楼主你好。我是从2013年10月入多轴坑的,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倾向H4机型,同样我也发现,到目前这为止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脚架解决方案,这二天在家画图制板,自制H8的时候,突然想到一种全新的脚架结构。详阅楼主文章以后,想和楼主交流一下,不知可否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5 22:52
本帖最后由 redsnow 于 2014-2-16 01:41 编辑
oceanwh 发表于 2014-2-15 21:08
楼主你好。我是从2013年10月入多轴坑的,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倾向H4机型,同样我也发现,到目前这为止都还 ...


228253831,技术问题,大家多切磋。



作者: minlen1210    时间: 2014-2-18 16:51
為了100樓看碳板,我頂~~~

作者: minlen1210    时间: 2014-2-19 12:23
為了100樓看碳板,我頂~~~

作者: quinn22    时间: 2014-2-19 20:52
为了100楼看碳板,我也顶

作者: redsnow    时间: 2014-2-19 21:21
本帖最后由 redsnow 于 2014-2-20 02:56 编辑

城池失守。
(, 下载次数: 74)

不知道这算不算碳版、、、







欢迎光临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http://5im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