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标题: 2204电机测试贴。(今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6-29 19:47
标题: 2204电机测试贴。(今日更新)
今天搞得东西,大家研究一下,如何提高电机的功率,让它更高效。

[ 本帖最后由 添翼 于 2011-6-30 20:13 编辑 ]
作者: jingjun    时间: 2011-6-29 20:04
:em15:
这两个是我的!!我的!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6-29 20:31
说说我飞400克拉力电机和300克拉力电机的感受:
我的飞机160克左右,用300克拉力飞的时候,一开始上来电量很足,操比较柔和,用着挺舒服,感觉拉力也够用,但是等电量过半后,电压降低不少,就感觉动力跟不上了,有点闪失就拉不回来了,后半段就只能玩点趴着飞的动作了,比较适合不学者使用。

400克拉力的电机上去,一开始太猛了做动作都一窜一窜的,(我的空没有曲线功能)不太好控制,特别是吊机,优点是只要你的电调没有断电保护(电压降至6.2伏一下)就依然动力充沛,感觉6.2伏全油拉力仍然维持在250克以上,没有实测。
作者: jingjun    时间: 2011-6-29 20:48
:em15:
别在这里眼馋我了,赶快给我发出来。
作者: ideastone    时间: 2011-6-29 20:59
LZ牛的,我绕一个8g的电机绕了一上午,拆了绕绕了拆,最后弄出来拉力比原厂的还小
作者: ideastone    时间: 2011-6-29 21:00
很想问LZ怎么把线绕得那么齐整的,我绕的时候,第一层可以的,第二层开始就越来越不平,层层交接的地方线怎么绕都不舒服。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6-29 21:46
没有捷径的,多练。
作者: impjy    时间: 2011-6-29 21:56
手艺了得,佩服得紧~
作者: xyw    时间: 2011-6-29 22:44
你没看,他那线好粗么,第一层打底的一定绕满,饶平,后面的你才绕的平。第二层以后注意收边的时候不要比第一层多圈,那样就不平了,你拿一堆玻璃球在个盒子里摆摆就明白了。

[ 本帖最后由 xyw 于 2011-6-29 22:46 编辑 ]
作者: ideastone    时间: 2011-6-29 22:52
原帖由 xyw 于 2011-6-29 22:44 发表
你没看,他那线好粗么,第一层打底的一定绕满,饶平,后面的你才绕的平。第二层以后注意收边的时候不要比第一层多圈,那样就不平了,你拿一堆玻璃球在个盒子里摆摆就明白了。

第一层剩半个直径怎么办?
作者: greatweather    时间: 2011-6-29 22:59
原帖由 jingjun 于 2011-6-29 20:04 发表
:em15:
这两个是我的!!我的!
口水+羡慕
作者: fishggv    时间: 2011-6-29 23:03
请问2204是0.4的绕出来比0.5的好么?更细的绕出来效果会不会更好?
作者: xccdb    时间: 2011-6-29 23:54
呵呵,添翼搞得东西就是精致
作者: bs98136    时间: 2011-6-29 23:58
可以做电机卖了,添翼兄,呵呵!非常的佩服!这手艺,要命了!

[ 本帖最后由 bs98136 于 2011-6-30 00:08 编辑 ]
作者: tgjohn    时间: 2011-6-30 06:14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6-29 20:31 发表
说说我飞400克拉力电机和300克拉力电机的感受:
我的飞机160克左右,用300克拉力飞的时候,一开始上来电量很足,操比较柔和,用着挺舒服,感觉拉力也够用,但是等电量过半后,电压降低不少,就感觉动力跟不上了,有 ... 电压降低不少,就感觉动力跟不上了,有点闪失就拉不回来了,后半段就只能玩点趴着飞的动作了,比较适合:em15: 不学者:em15: 使用。

:em15: 不学者:em15: 是什么:em22:
作者: tgjohn    时间: 2011-6-30 06:14
楼主真是精工细作啊:em26: 高手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6-30 06:54
原帖由 tgjohn 于 2011-6-30 06:14 发表

:em15: 不学者:em15: 是什么:em22:

我这没啥文化,打错了,是初学者,
作者: green    时间: 2011-6-30 07:13
口水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6-30 09:40
顶天翼的好手工!
商品电机是双线并绕?线径多少啊?
作者: ten    时间: 2011-6-30 11:53
支持 DIY 。
作者: 老兵新传1    时间: 2011-6-30 11:58
楼主高高高人!
顶!
:em26:
作者: xyw    时间: 2011-6-30 13:16
标题: 回复 10楼 ideastone 的帖子
那正好用那点上线跳层了。
作者: xyw    时间: 2011-6-30 13:18
标题: 回复 12楼 fishggv 的帖子
其实可以考虑用细线多股并绕,效果更好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6-30 16:08
原帖由 xyw 于 2011-6-30 13:18 发表
其实可以考虑用细线多股并绕,效果更好

:em26:   我也这么觉得:em15:
作者: wangweiabm    时间: 2011-6-30 18:51
这个电机太眼馋我了。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6-30 19:11
原帖由 Lee_bbs 于 2011-6-30 09:40 发表
顶天翼的好手工!
商品电机是双线并绕?线径多少啊?

成品的是0.2双线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6-30 19:45
原帖由 Lee_bbs 于 2011-6-30 16:08 发表

:em26:   我也这么觉得:em15:

那只能是感觉了,我几乎不会用到3线以上了。多线的电机启动慢,(不能绕的很漂亮,哈哈,这个是主要)
优势是启动电流比较小,再就是绕线密度比较高,对于厂家来说,绕多线是提高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担是对我而言浮云,哈哈
发点新鲜的东西大家看看,我这是又憋不住显呗一下了,看图,这是去年在大连的第七届全国轨道车无限制赛图片
能让人玩东西投入到这个境界的模型项目不多啊。
作者: xccdb    时间: 2011-6-30 20:04
临时工作间的这个电源好像挺小巧的,能不能给个品牌型号:em15: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6-30 20:16
原帖由 xccdb 于 2011-6-30 20:04 发表
临时工作间的这个电源好像挺小巧的,能不能给个品牌型号:em15:

电源你是问可调的哪个?哪个就是淘宝普通的那种,我的305D,30伏5A输出
另一个固定12伏25A电源也不记得牌子了。
作者: archfly    时间: 2011-6-30 21:59
:em26: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1 09:42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6-30 19:45 发表

那只能是感觉了,我几乎不会用到3线以上了。多线的电机启动慢,(不能绕的很漂亮,哈哈,这个是主要)
优势是启动电流比较小,再就是绕线密度比较高,对于厂家来说,绕多线是提高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担是对我而言 ...

有时候感觉也未尝不是对的,也不是全无根据。:em15:
多线无刷电机启动慢?启动电流小?有什么根据吗?
轨道车用的也是无刷电机?还是用有刷直流电机?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1 10:15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6-30 19:11 发表

成品的是0.2双线

一开始看帖觉得有点怪,双根线换单根性能还更强了?就算码线整齐提高点效率也是有限。现在明白了原来是线比原来粗了不少。 :em15:
作者: dsc2734    时间: 2011-7-1 10:45
原帖由 Lee_bbs 于 2011-7-1 09:42 发表

有时候感觉也未尝不是对的,也不是全无根据。:em15:
多线无刷电机启动慢?启动电流小?有什么根据吗?
轨道车用的也是无刷电机?还是用有刷直流电机?

也有点搞不懂,多线并绕怎么就启动慢?启动快慢与双线单线有什么关系?
0.2直径的线截面积是0.0314。
0.5直径的是截面积是0.19625。两者的截面积差6.25倍。如果同样的截面积。肯定是多线的力量大。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7-2 09:39
原帖由 dsc2734 于 2011-7-1 10:45 发表

也有点搞不懂,多线并绕怎么就启动慢?启动快慢与双线单线有什么关系?
0.2直径的线截面积是0.0314。
0.5直径的是截面积是0.19625。两者的截面积差6.25倍。如果同样的截面积。肯定是多线的力量大。

借楼上大哥的回复潦草的唠叨一下哈,听得懂就研究一下,不懂就看看热闹。这些都是玩轨道车得心得。轨道车跑的块靠的是电机,当然了车子不好也不行。
我拿全国冠军用的是0.59MM线径(外径)3线并绕,7圈,导线面积0.71平方毫米。KV45000,空载电流7.5A。工作容积4.98,有130电机的朋友可以试试,看看想把这个参数绕进去能不能实现,绕这个转数的电机有个前提,三个极线圈绕制后外观要一样(可不是目测,上卡尺)下来要做动平衡,我用的直接绕到我检测合格为止。因为10万转的东西要是平衡不达标,那震动,哈哈可以想象了。以上的话不是为了炫耀,只是给我下面说的话增加分量。
下面贴几个我用的130电机参数
以下线径为外径
使用单线绕制最大线径0.74可以绕7圈,导线面积0.38平方毫米,工作容积2.66,空载电流7.5A,Kv约35000
双线最大绕制线径0.63绕7圈,导线面积56.52平方毫米,工作容积3.95.空载电流8.5A,KV44000
三线最大绕制线径0.59绕7圈,导线面积0.71平方毫米,工作容积4.98.空载8A,KV45000。
  这些数据很极限,别的项目是用不到的,每个电机的价值就是能跑完10秒钟,寿终正寝。所以不同绕组电机的性能属性很容易判断和分析,不合适的参数上去有得两秒就爆开了。
上面的数据不是完全准确,因为现在收山了,钱要留着娶媳妇用,哈哈。电流参数记得不是太扎实了,现在从表面先分析一下这几个电机。
从工作容积来评论一下三个电机:
1单线的工作容积最小,因为绕制密度上不去,线与线之间空隙太大,加之粗的线太硬了,不好塑型。
2双线的略高一点
3线几乎可以达到巅峰了,别以为用4线可以更高,那是做梦了,因为绝缘漆的漆皮也会占用你的绕线空间,切不宜缠绕整齐。
插曲:
  很多模友认为双线的电机或是多线的电机比较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我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听到,就像我刚玩模型时卖模型的店主老是说这个电机是双线的,很好,这样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听久了就自然这样认为是了,其实他也是听上线或是厂家说的,哈哈。
  2是看到,大家发现很多好的无刷产品都是多线绕制,很习惯的认为多线就一定比单线好,但是具体好在那?要是说起来就没这么简单了。现在国内制造轨道车得模型厂家几乎不会出成品电机,因为没人用,厂家再优秀只能把电机的硬件(磁铁、硅钢片、外壳)做的很好。而绕线哪个厂家都差不多,我绕一颗比较粗的单线电机要2-3个小时,三线的至少半天,谁会用我这样的绕线工?不是说厂家没有能力把电机性能做的很好,是他们要在性能和绕线效率之间去找个平衡。有很多人只相信厂家的东西,这个观念慢慢会变的,在中 国只要你有钱,每个人都能变成厂家。没有人比自己对自己更好。
我看外国已经有很多无刷套件卖了,喜欢D的朋友也可以自己动手试试,我帖子里给的两个参数都还算好弄。顺便说个小典故,厂家给我的电机套件和参数,2204绕线是0.2双线绕30圈,等拿到手的成品就是27-28不等了,为啥呢?哈哈绕线工也要追求绕线效率。
  现在回到正题,回楼上的话。举例说明一下多线和单线电机的性能区别
  以上面的三款电机为例:(对于有刷和无刷电机能否一起比较的问题,我沉默)单线虽然工作容积小但是启动电流可不小,因为通电瞬间即可达到电机工作全容积。电流瞬间达到最高点,这类电机优点是启动迅速,缺点发热比较快,由于绕线空隙比较大,磁转换相比双线稍差。
  双线电机启动电流会比同样容积的单线小很多了,这个重要了,因为通电瞬间电流会分成两路行走(分流)试想一下双线电机的两根线有没有可能绕的一样长度?答 案是不可能,那么电的短路特性很容易区别哪根线更短电阻更低,这个更短的线很明显是比较贴近铁芯的,就是说通电瞬间双线电机没有实现瞬间全工作容积导电,而是较短的那根线先启动了电机,降低了启动电流的同时也延迟的启动时间。(比如一个是用1的容积启动的电机和一个用0.5容积启动的电机电流哪个大?哪个启动有力)
  别觉得这些都是空谈,我用的双线电机启动线和负线长度差都是要测试计算的。咱们国内玩这个项目还是很有名的,以前香港台湾的车友都过来参加这个比赛,后来实力让我们和台湾同胞产生的距离。这可不是再和小孩抢玩具啊,使用的电机,车子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有得老前辈弄了一辈子,还喋喋不休呢。哈哈
  要是我的三线电机的工作容积不变,换成单线的话,启动瞬间就全容积工作,哈哈负责导通的设备估计无一幸免了。这个是多线的优势。 这个微量的变化我们不容易感觉到。至于我使用的电流和参数的测试设备,可都不是像我玩飞机一样使用的都是鸟枪了,哈哈
再说三线,三线的工作原理和优势与双线一样,只是强化了一下这个特性,多线原理同上。我说这些东西不是来自书本的,都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实践出来的,厂家用多线还有很多元素不是单纯为了电流和启动,多线可以提高工作密度,更贴近铁芯,可以实现较大的工作容积,和降低绕制难度。本帖绕的单线无刷只是根据现在我玩F3P的要求制作,没有刻意去说这个东西有多好,数据现成的,大家可以自己看。懂的模友自然清楚。至于性能,要是有这个必要追求,我只能说这只是个开始。
厂家0.2的线径面积0.314X2X2=0.125.这颗电机是双线绕组,两组线圈并联接法,28绕工作容积1.75
我的0.4线径面积0.125,同厂家的一样,单线15绕串联接法,工作容积1.88,多余的功率和温度优势是这样出来的。至于绕组规整只是散热有优势,养眼,对功率提高不大,可以无视它。上面说单线电流和双线的关系是举得很极限的例子,让问题更明显。至于截面积大了6.25倍是楼上没仔细算。
0.5线径面积0.195,绕12圈,容积2.35.比0.4的多出约4分之1,在一定范围内,容积的增加和拉力的增加是成正比的。电机的工作W数大小是电机的硬件决定的,也就是看厂家的设计功力,可以说朗宇的硅钢片形状是我见过最好的。剩下的就是工作容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工作容积越大拉力越大,前提是不超过电机能承受的最大工作W数。但是效率这个东西就需要和使用的桨配合设计绕组了。
别问人家厂家的电机可以最大多少W,就像问这个电机多少伏和飞机能飞多高效果差不多,因为这个没法回答你。因为他不知道要告诉你常温时候的最大W数,还是高温时候的最大W数,这些东西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只能标注出在正常使用温度内的情况,不同的飞机,桨,不同的设备使用的温度差别很大。
我没什么文化,也不知道想说的东西表达的咋样,大家糊弄看吧。

[ 本帖最后由 添翼 于 2011-7-2 10:00 编辑 ]
作者: dsc2734    时间: 2011-7-2 11:01
标题: 标题
为什么感觉双线的比单线的好,因为有个集肤效应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2 12:19
原帖由 dsc2734 于 2011-7-2 11:01 发表
为什么感觉双线的比单线的好,因为有个集肤效应

:em26:  从理论上说无刷电机多线比单线好这个是可以肯定的,而且随着电机kv的升高这个效应越发明显。

[ 本帖最后由 Lee_bbs 于 2011-7-2 12:25 编辑 ]
作者: jingjun    时间: 2011-7-2 12:30
双线的感觉效率高些,单线的反映很快,但是热。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2 13:07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7-2 09:39 发表

借楼上大哥的回复潦草的唠叨一下哈,听得懂就研究一下,不懂就看看热闹。这些都是玩轨道车得心得。轨道车跑的块靠的是电机,当然了车子不好也不行。
我拿全国冠军用的是0.59MM线径(外径)3线并绕,7圈,导线面积 ...

1,请教个问题,什么是电机的工作容积?百度、google查了半天,无解。
2,两根线不能绕同样的长度?即使不同,这么小的差距能差零点几个毫欧?貌似电机接头的焊锡、和香蕉头上的电阻都比这个误差大的很多很多。再往细了说即使有一根导线有微小的差距,那它流过的电流大必然比别的导线要热,导致电阻升高电流下降,最终各条线路保持一致。
3,厂家的线径0.2并绕  那么等效的截面积是  3.14*0.1*0.1*2=0.0628
你用的0.4 单绕     导线截面积应是  3.14*0.2*0.2=0.1256   比厂家整整大了一倍,怎么可能一样呢?这样的改有点危险啊!
我是直性子,喜欢就事论事的和人讨论,希望大家能通过彼此的探讨追求到事情的真谛,让更多的模友少走弯路。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7-2 20:19
原帖由 Lee_bbs 于 2011-7-2 13:07 发表

1,请教个问题,什么是电机的工作容积?百度、google查了半天,无解。
2,两根线不能绕同样的长度?即使不同,这么小的差距能差零点几个毫欧?貌似电机接头的焊锡、和香蕉头上的电阻都比这个误差大的很多很多。再 ...

工作容积就是产生磁场的有效线圈面积。这个值直接影响电机的功率(W)。比如1MM面积的线径15绕,那么工作容积就是15,同样来说1MM14绕,工作容积就是14,计算方法是导线面积乘以圈数,这个参数在设计电机时,和定子磁铁都会有一个比值,有个高效的范围。但是现在的厂家用不用我不知道。
  哈哈,这就是双线的特性,所以启动电流会比单线低,启动会延迟,正常工作时没有啥影响,或是有影响我们还没有发现。至于焊接电阻啥的没有啥用,别研究它,
厂家的绕线是两组并联工作的,哈哈帖子没看仔细。我的是两组串联工作的,所以等于是一样的工作面积。绕线方式不是一样的。
把绕线面积大一倍就危险了?这又是以厂家为标准的思想了,他们弄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很合理的。他们受很多条件的约束,弄出来的东西难免走样。他们是针对大多数人群生产。咱们这个区几乎都是变态,不是玩最小就是玩最轻,太大众的东西到这必须得改的很极限,有得模友说400克拉力已经很够用,确切的说我用350就够用。那就不用改了?改必须改。那就把它改的省电,一块电池飞它个吧小时的,多来劲啊。哈哈
喜欢你这性格,爱刨根问底,不过有些东西没有实践是弄不明白的,还有些东西是违反我们所知的物理常识的。
今早有空就唠叨几句,有兴趣的仔细看看,别再问我了,一个小学文化,我回答一条老费劲了,还不知道说没说明白。再问付费,一条资费1毛,到当地移动大厅缴纳。问的多不如做的多。多动手搞一下就会发现收益颇多啊。哈哈吃饭饭了
作者: 10727670    时间: 2011-7-2 22:27
学到了很多,有时间也折腾下,我的2205感觉没有厂家给出那么有力。2S电,8040桨,只有300克拉力,,,不知是不是桨不好????
作者: jingjun    时间: 2011-7-2 22:33
原帖由 10727670 于 2011-7-2 22:27 发表
学到了很多,有时间也折腾下,我的2205感觉没有厂家给出那么有力。2S电,8040桨,只有300克拉力,,,不知是不是桨不好????

AX的吧?虚标严重,我用8043浆,感觉最大也就是300左右。
作者: hp958    时间: 2011-7-3 06:32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7-2 20:19 发表

.............还有些东西是违反我们所知的物理常识的。.....................

太牛了!楼主研究的已经超过当代物理学的范畴了,诺贝尔奖指日可待啊!:em20: :em08:
随手绕个电机就能把物理常识推翻?恐怕中科院的院士也没这底气。:em17:

[ 本帖最后由 hp958 于 2011-7-3 07:05 编辑 ]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7-3 07:06
看贴要仔细,就埋汰我吧,::em23:  诅咒你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7-3 07:08
大家看帖觉得有用就看看,没用就看个热闹,别老在这些字眼上找毛病,以后谁还敢发帖出来,也不能发个贴就顶啊,好啊什么的。那句话得意思就是说我们所知道的或是认为对的有时不一定对。

[ 本帖最后由 添翼 于 2011-7-3 07:20 编辑 ]
作者: hp958    时间: 2011-7-3 07:16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7-3 07:06 发表
看贴要仔细,就埋汰我吧,::em23:  诅咒你

骂人不如骂你自己吧。:em09:
口出狂言,误人害己!:em09: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7-3 07:22
看来楼主是个有学问的人,不和你挣了,我一个小学文化。你就消消气吧。
作者: hp958    时间: 2011-7-3 07:33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7-3 07:22 发表
看来楼主是个有学问的人,不和你挣了,我一个小学文化。你就消消气吧。

想夸楼主有学问?楼主不是你自己么?:em23:
动不动骂人,就这素质,我也觉得跟你聊没什么意思,就此打住。
作者: dsc2734    时间: 2011-7-3 10:07
不同观点。(纯属探讨,不针对任何个人)1)电的传播速度是光速,这点绕组的差别完全可以忽略;2)双根线串联的有效通流面积要小于并联,这点好无疑问。3)启动电流不等于启动力矩。启动电流小了好,启动力矩大才能启动有力,启动电流大不代表启动力矩大。

[ 本帖最后由 dsc2734 于 2011-7-3 10:19 编辑 ]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3 12:39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7-2 20:19 发表

工作容积就是产生磁场的有效线圈面积。这个值直接影响电机的功率(W)。比如1MM面积的线径15绕,那么工作容积就是15,同样来说1MM14绕,工作容积就是14,计算方法是导线面积乘以圈数,这个参数在设计电机时,和定子 ...

交流探讨还得去交钱?俺是穷人,再说如果交了钱学了一堆错误的东西回来岂不更亏。:em17:
提出几点质疑,楼主不必回答,因为我不会去交钱。
1.小学生也应知道容积是体积单位吧?怎么看楼主解释变成了面积单位了?看来上课没好好听讲:em15:。   按你的描述可能你想说的那个东西叫做槽满率。
2.对你提出的“这就是双线的特性,所以启动电流会比单线低,启动会延迟”不敢苟同。前面讲过电机线本可以绕成一边长的,即使稍有差异那点电阻也可以忽略不计。没你描述的这么夸张会造成电流跑出快慢之分,那可是光速啊!如真能区分出来建议你申报吉尼斯。 在绕线上你忽略了一个电学中不容忽视的集肤效应。可能是因为小学还没有学到物理,所以对你后边所说的不过有些东西没有实践是弄不明白的,还有些东西是违反我们所知的物理常识的表示深深的理解。质疑一切已知的真理是好事,但前提要有翔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结果做依托才行。
3.关于你说的“厂家的绕线是两组并联工作的,哈哈帖子没看仔细。我的是两组串联工作的,所以等于是一样的工作面积。”我又看了一遍帖子也没看出所以然,唉!难得糊涂,就由它去吧。
总之作为一个小学生,楼主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在此表示深深的支持与理解!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3 12:44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7-3 07:06 发表
看贴要仔细,就埋汰我吧,::em23:  诅咒你

交流可以,骂人的不要。楼主有些过分了。:em16: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3 12:47
原帖由 hp958 于 2011-7-3 07:16 发表

骂人不如骂你自己吧。:em09:
口出狂言,误人害己!:em09:

兄弟好胸襟!没有让此贴变成对骂贴。佩服!:em26:
作者: xyw    时间: 2011-7-3 13:36
标题: 回复 27楼 添翼 的帖子
今天又来看看,发现楼主很多的确做的不错,但是你27楼的说法我就不赞同了,多股并绕:多股和你单根比优势是明显的,至于电流是没有关系的,更谈不上扭力什么的了(本人认为,在电池-电调-电机三者组成的闭合电路里电流怎么只能电机线说了算呢,对吧?你想想),多股并绕的好处是在有限空间内保证通电横截面的同时增加了更多的散热面积,所以品牌厂家的电机都是更好的权衡利弊后选着了N股并绕来解决电机发热和功耗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xyw 于 2011-7-3 13:37 编辑 ]
作者: xyw    时间: 2011-7-3 13:40
多股并绕时大家可能会经常遇到增加了通电时过电截面积,认为这样会有效提高电机耐流耐压,是的,但是熟不知也增加了电机重量,所以在启动时貌似感觉和单股绕线时的略微差异。这也可能正是楼主没发现的误区,误认为单股的好很多的缘故。
作者: xyw    时间: 2011-7-3 13:56
哎回到前面,看了下34楼楼主的回复,很不错,的确值得广大模友去摸索,去折腾。
作者: xiaowang2183    时间: 2011-7-3 19:11
哈哈,添翼的电机看得我眼搀。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7-3 21:32
先解释一个几个事情,别误导模友。首先我没有说哪个绕法是绝对的好,几线绕组和我都没有亲亲。要看用在什么上适合。对于这个、就埋汰我吧,还有这个表情:em23:我是表示羞涩,不好意思了, 还有诅咒你,难道是骂人?这是一句和朋友开玩笑的话。说什么中科院有诺贝尔的就不是骂人?我就想人和人不可能都一样,人家有点看法也是正常,我就调侃一下就过去完了,别耽误模友看帖。还不依不饶了,我是不是要对我说的话还付法律责任啊?LEE还说什么有胸襟,在哪?有多大?人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过来就拿炮轰啊,咋的还组团来啊。
  楼上的大哥可能也是帖子没看全,或是我没表达好。我没有误认为单线好,我玩了很多年模型,在飞机这方面我去时是很业余的玩家,但是车模这方面也算小有收益。单线的电机是不会出现的赛场上的,因为有太多缺点,(指的是很极限得用法)最常用的就是三线。至于槽满率是我们10年前用的词汇了。有得人绕10圈就满槽,有得人能绕20圈,这个值用来衡量什么能准?至于启动上面说的这个现象却有此事了,因为大家接触的东西相对普及,所以不容易辨别。上海天豪模型公司以电机和电池驰名。他们生产的月牙磁铁获国家专利。他们最有名东西之中的两样:拼命轴心,就是典型的为了增加工作容积设计,还有1600毫安30A放电电池5号,(玩过房车的模友应该多少有些了解)我们做过不只一次相关的测试,多线的电机却是启动力缓慢。细节我不在解释了,我说的是在车模之中的现象。怎么理解是大家的事了。

  有人问我为啥不用双线和多线?我说双线不容易绕的规整,单线比较养眼。也比较适合当前玩F3P的普遍重量。有错?退一步说,就是我说了单线就是比双线好,又能咋的?我就这样觉得还不行吗?我还能回复出别人的看法啊?这里我只是把玩车模中每种绕法的电机做了一下介绍,因为我不会不负责任的把没有实际验证过的东西拿出用。我说的是有点多了,我也后悔了,凭啥把我多年的经验拿出来给别人看啊,是错是对这也是我的汗水结晶。有人觉得我介绍一下电机的参数是显摆,又不是啥丢脸的是我怎么就不能显摆,我的帖子有人提出问题难道我不该解答吗

  我说过现在这个电机的参数对我来说只是个开始,有得人以为我装,肯定不愿意听了。在我们所知到的常识里面做不到的事,不一定就没人能做到。我觉得有得时候我还说的保守了。现在从新说,这个帖子里面改造电机的办法对我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口出狂言,误人害己,举例说明一下怎么回事?我说的都是我做到的,是我幻想的?怕是很多人说的话不是凭空揣测就是现学现用吧。不客气的说在坐的谁绕过100个以上电机?谁又把这100个电机配上不同的负载使用过?有几人?谁拿过全国冠军?有几人?还别瞧不起这个小名次,就是扫大街的全国冠军脚底下也是踩着N个人群上去的。小学毕业做到上述的又有几人?这些东西虽然不能代表我说的是对的,也不用上来就给一拳吧?不要老是把别人的东西看的太简单。就是把爱因斯坦挖出来我也坚持我的观点。要是有的部分我没有表达的很好,是我的错,毕竟没上过多少学。文化有限。我说回复一条,费劲你们以为我是开玩笑啊。本人没有灌水的习惯。要不不说,要说就不能的莫罗两可。

  至于什么光速的启动速度是怎么看出来的。谁说我就是用眼睛看出来的?你就不知道有能测试电机启动时间电流转数的设备?用这个东西侧我都觉得没有说服力,毕竟电机不是为了空载工作。是负载以后车子跑出来的,红外线测出来的。如果你对这些东西了解的比较透彻。还要问我干啥,直接把不同的看法说出来不就行了。大家看看,要是有独到的见解我也好学习一下,岂不是更好。揣着兔子找兔子干嘛
  没事不要只想着撑着口舌之利,多干点对大家有用的事,哪怕是开怀一笑呢,毕竟大家跟着开心了,这话说得也包括我了。
  
  要是对我有什么看法私下沟通一下,有气对着当事人发,你要是说出个理来,骂我几顿我也不还嘴。说不出来就歇歇吧。别弄的帖子里乱糟糟的,帖子不是给哪个人自己用的。

[ 本帖最后由 添翼 于 2011-7-3 22:48 编辑 ]
作者: xiaowang2183    时间: 2011-7-3 21:47
哈哈,再顶顶,那电机得给我留个哈,
作者: 老兵新传1    时间: 2011-7-4 11:16
楼主还是很厉害的,佩服得紧!
支持楼主分享经验。
赞成大家和谐讨论。
这个电机,俺眼馋,败回来。还是俩(不同参数)!
再顶楼主!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4 13:47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7-3 21:32 发表
先解释一个几个事情,别误导模友。首先我没有说哪个绕法是绝对的好,几线绕组和我都没有亲亲。要看用在什么上适合。对于这个、就埋汰我吧,还有这个表情:em23:我是表示羞涩,不好意思了, 还有诅咒你,难道是骂人?这 ...

看来你的语文功底也十分了得。诅咒你=预祝你早日拿奖?=说你比中科院的院士都有底气?
诅咒是比直接骂人更恶毒的词汇吧?
既然连违反物理学常识的东西都让你发现了,别人预祝你得奖当院士也无可厚非啊?心虚什么啊?要知道这是多少世界上顶尖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关于技术问题,楼主回的帖子经常是顾左右而言他,有刷无刷混为一谈,还独创了一些新鲜的词汇解释和理论,咱也看不懂,也就懒得看了。既然爱因斯坦都挡不住了那楼主就继续吧。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7-4 19:27
昨天我也是有点压不住火了,大哥也别太在意了。过去就拉倒吧。兄弟年轻气盛,也说了一些有用没用的,有得时候还是都给大家都留一点面子为好吧,干嘛动不动冷嘲热讽的呢,都是为了开心才玩的。
作者: xyw    时间: 2011-7-4 23:50
我又来顶一下,多线绕发必然分流:先到的先产磁力运转,和楼主说的一样,绝对会有启动差异,这样就保证了多线绕法电机气动发热少,启动流畅,当然相对单线的感觉启动要慢,但是这个就和百米加速一样,谁先加到最大马力就有差异了,多线绕法的加速力要好很多能更快的达到最大马力,但是单线的反应较为灵敏,但最大马力滞后,这是我的认识。

[ 本帖最后由 xyw 于 2011-7-4 23:56 编辑 ]
作者: 添翼    时间: 2011-7-5 06:51
原帖由 xyw 于 2011-7-4 23:50 发表
我又来顶一下,多线绕发必然分流:先到的先产磁力运转,和楼主说的一样,绝对会有启动差异,这样就保证了多线绕法电机气动发热少,启动流畅,当然相对单线的感觉启动要慢,但是这个就和百米加速一样,谁先加到最大马 ...

这个马拉松的比喻贴切,却时太粗的单线是这样,感觉油门给的太猛时是有点不那么流畅,我觉得和电池也有点关系,高油瞬间电流大增,随之电池电压大幅度下降,启动后电压反弹幅度大,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5 07:51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7-4 19:27 发表
昨天我也是有点压不住火了,大哥也别太在意了。过去就拉倒吧。兄弟年轻气盛,也说了一些有用没用的,有得时候还是都给大家都留一点面子为好吧,干嘛动不动冷嘲热讽的呢,都是为了开心才玩的。

哈哈,先向兄弟道个歉!哥我是个直性子,有时侯见不得不对的事情在眼前发生,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没法发,臭毛病难改啊!以后要多加注意了,至少在坛子上不能这样了。
抬杠涨学问,这帖子至少让有些人学到了在给电机换线的时候是要用导线的截面积来计算的,不是靠简单的直径相加。至少有的人知道了在无刷电机中还有个比有刷电机更不容忽视的集肤效应。
劝兄弟一句,年轻人别太自负。不要动不动就质疑已知的科学真理。遇到问题一定多学习,一般来说你一定会找到科学给出的答 案。nnd又口无遮拦了,对与不对还望兄弟海涵!就此打住,祝工作顺利!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5 08:04
原帖由 xyw 于 2011-7-4 23:50 发表
我又来顶一下,多线绕发必然分流:先到的先产磁力运转,和楼主说的一样,绝对会有启动差异,这样就保证了多线绕法电机气动发热少,启动流畅,当然相对单线的感觉启动要慢,但是这个就和百米加速一样,谁先加到最大马 ...

“多线绕发必然分流”
这句严重同意,多线就是为了分流,并充分利用导线的集肤效应传递更大的电流。
“先到的先产磁力运转”
这句不同意,在几十公分长的线路中,电以光速传递,哪个先到,哪个后到?非得说电阻上有差异的话,那也是高阻的电流小,低阻的电流大。但总的电流决不会比单线低的,也就不会有比单线启动慢这一说。
作者: Lee_bbs    时间: 2011-7-5 08:19
原帖由 添翼 于 2011-7-5 06:51 发表

这个马拉松的比喻贴切,却时太粗的单线是这样,感觉油门给的太猛时是有点不那么流畅,我觉得和电池也有点关系,高油瞬间电流大增,随之电池电压大幅度下降,启动后电压反弹幅度大,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太粗的单线是这样,感觉油门给的太猛时是有点不那么流畅,我觉得和电池也有点关系,高油瞬间电流大增,随之电池电压大幅度下降,”
这个分析有道理!  过分的追求单一的性能必然会带来其它方面的问题。毕竟厂家也不全是吃干饭的,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综合性能。所以自己改电机一定要慢慢来,参数不能超出太多。这样一来究竟投入和产出究竟能获得多大的收益?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了。
作者: jingjun    时间: 2011-7-5 08:24
:em15:
这是我们想看到的,这样的杠多抬抬,呵呵。
我是看不明白,也不想去自己绕,还是等添翼弄好了,直接买来:em15:
作者: 老兵新传1    时间: 2011-7-5 10:45
啥也不懂的飘过。
支持和谐讨论。
佩服几位的知识。
作者: hp958    时间: 2011-7-10 12:29
原帖由 Lee_bbs 于 2011-7-3 12:47 发表

兄弟好胸襟!没有让此贴变成对骂贴。佩服!:em26:

惭愧,主要是最近出差频繁,上论坛的时间也不多,没空嚼舌头。:em15:
作者: 少爷变乖    时间: 2011-7-10 16:55
:em26:
作者: wasdq    时间: 2011-7-11 16:42
哇:em19:
作者: woji000    时间: 2011-7-11 16:57
标题: 回复 藤椅 添翼 的帖子
添翼前辈 求求你了 交教我怎么绕线和接线好么
作者: 有墨未干    时间: 2011-7-16 21:40
标题: 回复 沙发 jingjun 的帖子
哥~~我也要一个~~~哥~~~~我要~~~我要~~~~
作者: jingjun    时间: 2011-7-16 22:13
原帖由 有墨未干 于 2011-7-16 21:40 发表
哥~~我也要一个~~~哥~~~~我要~~~我要~~~~

你没机会了,哈哈哈。:em15:
作者: 新影    时间: 2012-8-12 18:16
好手艺 佩服
作者: 003459    时间: 2012-8-12 20:36
标题: 标题
楼主很不容易!强烈支持。我文科出生,这帖子让我长了好多见识。学术讨论提倡百家争鸣,但楼上很多朋友的冷嘲热讽,很难让读者觉得这是学术争论。不管楼主说得对与错,至少这是人家的心得和体会。提倡争论,但心态很重要。
作者: Glider    时间: 2012-8-13 21:39
感觉楼主真的很专业
我是玩电动滑翔机的,需要在8-10秒内大功率将飞机拉到高空,时间越短越好
在散热良好的情况下,超载使用马达能减轻重量,而且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坏
电压限制是8.4V,锂电就只能用7.4V,大电流情况下会降到6V
动力系统一般用无刷马达

想请问楼主,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马达适合短时间超载工作?是单线马达吗?
另外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同样型号,比如都是2208,KV大的功率大,而重量不变,这是逛淘宝总结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
作者: 59hang    时间: 2012-9-13 07:48
楼主真是精工细作啊
作者: 蓝天RC    时间: 2012-9-21 20:48
这手工 一如既往的好 已经弄了几个添翼重新绕过的电机了 非常不错 得顶




欢迎光临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http://5im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