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第三极》青藏高原航拍经验分享汇总篇云台手篇
许巍献唱《第三极》
云台篇(云台手王健同整理)
本人云台手王健同,搭档飞手刘竹文。在高原一年多跟随纪录片《第三极》摄制组在西藏全境连续进行航拍,作为云台手全程在组内工作。下面是我本人在航拍上的一点心得。
一.设备
云台是大疆的禅思,相机为松下的GH3和佳能的5D3。
1、先说一下遇到的问题,首先是云台,自动检测通不过是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一般表现为云台卡在某一位置不动,电机在高速运转,出现嗡嗡声。第二种表现是云台不停的在转,在翻滚。第三种表现为无规律的颤抖,像足了机器人出现错误。还有就是自检完成后出现偏差,水平不正确最为常见。对于有拍摄时效要求的时候,云台出现问题让人很上火,也容易影响到飞手的情绪,电量在高原航拍上是宝贵的,却被浪费在这里。例如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在校准地磁的时候云台最好是断电的状态;第二不在没有安装相机的情况下给云台供电,这样做就是最大限度的保障云台的电子系统和记忆的重心不收人为的损害。尽可能的减少故障率。还有一个问题要尤其注意,那就是云台上这种暴漏在外的各种线,因为在高原上,温差大,使得线都变得很脆弱,尤其是需要拔插的那种很容易损坏,而且由于缺氧,导致手的灵活度的下降,很容易在拔插线的时候把线弄坏,而关键是一旦损坏在自备材料的情况下维修起来都很浪费时间,摄制组的拍摄因此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各种配件、工具一定要带足,路上运输时保护工作一定要做足,西藏实在是太大了,随便从县城出去拍摄就要有100公里的路程,没有时间让我们浪费在路上。值得高兴的是,这次在高原拍摄,云台没有出现过漏液的情况。记得我们在墨脱拍摄的时候,导演需要一个在雨中拍摄河流的画面,(当然了肯定是小雨),没有办法,我们决定这个画面放在最后完成,虽然速战速决但是云台上还是被淋湿了一些,降落后及时的做了清理烘干,但后面的使用中故障率明显的提高了。结论:大疆的禅思云台有在小雨中完成作业的能力,但经济上肯定要受些损失。请各位导演和制片人们商量好。至于飞机的情况,我的搭档会在他的心得中提到。
下图就是当时画面的截图
每完成一次作业,最好都要对云台进行一次清理,求其是电机部分,减少砂砾对电机的腐蚀,也是减小故障率的办法。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一整个备用的云台,这个要看资金了。
2、相机,相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电子问题,这种问题一般没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许多时候都是没有理由,没有预兆的。也没有证据证明是高原的气候对它造成的影响。例如死机、黑屏等,拍摄中自动停止录制最让人生气,有个朋友会说这个和卡速有关,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低速卡经常出现问题,但也不是说高速卡就一定没问题,也不是越速度越高问题就越少,所以多备用一些存储卡是很有必要的,出现问题就果断换掉,淘沙一般的淘出一些卡来,而且也是为了保证素材的安全性,最好做到一次起降换一张卡,在高原上航拍出现炸机实在是太多了。(还好大多数的情况都让我的搭档给救下来了,我很感动。)相机还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与遥控器出现失联状态,我个人判断大部分的原因出来线控上,还有小部分就是信号干扰上。所以每次拍摄前做好预案,和搭档构想好飞行路线和运动路线可以在出现云台失联的时候做最大的补救,进而提高素材的有效性,还是那句话电池宝贵啊。
二.摄影。
1、首先是选景,西藏实在是太美了,怎么拍都好看,这样反而不好拍。所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拍摄更有价值。这其中包括领会导演的意图,选择拍摄地点,选择拍摄的季节等等。比如说拍摄湖,除了那木措、马帮雍措等这样熟知的湖以为,像当惹雍措、普姆雍错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像普姆雍错,在湖的旁边就有一个村子叫堆村,湖面海拔5000米整,在这里拍摄湖就能够增加一些人文的色彩,表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场面,因为一般在别的地方,这种旁边有人居住的湖泊难免都会被生活垃圾所污染,但是在这里不会,湖水还是那样的蔚蓝,村民们每日都会在湖里取水使用。所以无论是大景表现地理地貌,村庄与湖的关系,还是全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里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加上周围有很好的开阔地,也不乏有山坡,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前景来使用,也为云台的运动拍摄提供了可能。而当惹雍措则很好的解释了水天一色的美景,而且拍摄她有一个很好的高点可以起飞,很有利于大景的拍摄,并且她三面环山,有很好的地面参照物,拍摄起来动感更加强列,地理环境更加多变,很有利于画面的丰富性。
1、景选好了,就是具体操作了。飞机的影子,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由于高原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地上一般都会有飞机的影子,拍摄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在画面里,当人如果导演觉得这种穿帮无所谓的话,这条可以省略。第二步构图,最好先找到一个高点,观察一下拍摄的内容,就现有的镜头焦段选择一个最佳的可实现的切入角度,西藏航拍的一大优点在于整个的画面都很干净,不会出现各种的电线和电线杆,所以大广角在这里是一个很好用的焦段。广阔的平原,巨大的湖面,都给大广角提供了用武之地,再搭配上特定的前景,视觉的冲击力很强。当然大广角带来的弊端就是变形,但就西藏地区本身而言,现有焦段的变形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如果随着设备的更新,可使用的镜头更丰富更多变,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是有装变焦镜头的云台,但我觉得变焦头和定焦头在成像质量上的差距这点不用说。所谓的变焦也只能降落后在地面操作,但是我觉得很浪费时间,每变一次就要重新调整重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再有就是重量上有劣势。
航拍的构图我觉得他更强调一个连贯性,所以在航线的设计上要下点功夫,对画面里的线条要有设计,尤其是飞行过程中中间的部分。尽最大可能保持画面的流畅性,这点和摇臂的使用类似。
在没有空中变焦功能的情况下,在空中调整构图就需要搭档飞手的大力支持,给飞手简单有效的指令、对于构图迅速的做出判断,是再高一点还是再低一点,都要迅速决定,很有可能出现在空中实际看到的景色和你在地面上分析的不一样,快速的做出调整,抓大放小,要明确的知道这次作业拍摄主要的要表达的内容,理解导演的意图和在整个片中大概使用的地方,都有助于云台手做出判断,并给搭档发出指令。
在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一是需要和被拍摄主体之间的协调和练习,一般情况下很难一遍成功,运动方式例如跟拍,横移,对穿等等。跟拍和横移难度在于速度的把握上,对穿则更讲究线路、角度和飞行的高度。同样要考虑的是这个画面的落幅,落幅要有意义,不能是随便的什么东西,当然在成片中,导演是否使用另说,但是我觉得在拍摄的时候还是要设计好画面的落幅,一是保证画面的完整性,二是画面有出口,出口有意义。比如,拍摄跟车的画面,车辆是从画外进来还是一开始就在画面内,飞机和车辆同方向行驶,随着车辆与飞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镜头是跟着运动还是让车辆出画,落幅是落在车辆出画上还是落在车辆渐行渐远,大景拉开,展现环境上。